1月14日,
深圳市地方
金融監督管理局依據《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外發布了《深圳市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從總體規模、融資結構、“四大中心”建設等多方面,安排部署了深圳“十四五”發展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是指導深圳金融業“十四五”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規劃》中指出,深圳先行示范區金融創新加快推進。其中,成功納入央行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順利完成全國首次數字人民幣外部可控測試。
在重點任務和發展措施中,《規劃》強調,要開展
數字貨幣研究與移動支付創新應用。
要充分發揮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深圳下屬機構的平臺作用,推動設立金融科技創新平臺,開展數字貨幣研究與移動支付等創新應用,加快突破與數字貨幣錢包相關的移動支付和終端安全等關鍵技術,前瞻布局新一代重要金融基礎設施。
深入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不斷豐富數字貨幣應用場景,爭取建設法定數字貨幣創新試驗區,推動數字人民幣國際合作和跨境使用。
除此之外,《規劃》還指出,積極引入國際重要性金融機構和基礎設施,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在深圳依法合規獲取支付業務許可證,鼓勵外資投資入股本地法人金融機構。
《規劃》指出,圍繞支付清算、登記托管、征信
評級、數據管理等關鍵環節,積極爭取國家重大金融基礎設施在深圳落地,穩妥推進金融業信息基礎設施安全應用新技術,探索實現安全和發展“雙贏”的金融科技風險防控和創新體系。支持人民銀行貿易金融
區塊鏈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
供應鏈應收賬款多級融資、跨境融資、國際貿易賬款監管等功能,不斷豐富業務場景。推動金融與民生服務系統互聯互通,加強跨行業數據資源融合應用,支持金融科技項目在醫療、交通、社區等城市服務領域應用推廣,打造金融科技助商惠民的示范樣板。
《規劃》指出,探索創新跨境金融監管。爭取中央金融監管部門支持,健全與港澳金融管理部門的溝通協調機制,探索在前海及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率先試點跨境金融創新“沙盒監管”管理模式,建設金融創新監管試驗區。完善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分析機制,深入推進與港澳在金融科技、監管科技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提高跨境金融風險預警防范能力。深入推進外匯管理“放管服”改革,完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監測分析和管理框架,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在保障外匯市場穩定和金融安全的基礎上,促進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
《規劃》從八個方面,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深圳市金融業發展的戰略重點和相應措施:
一是以國家戰略為牽引,推進金融業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二是以市場建設為重點,提升金融資源配置功能,打造全球創新資本形成中心;三是以創新生態為支撐,優化金融科技創新鏈條,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四是以跨境創新為特色,加快集聚高端要素資源,打造國際財富管理中心;五是以示范引領為目標,健全金融行業規則標準,打造全球可持續金融中心;六是以服務實體為宗旨,大力推進“金融+”戰略,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七是以科學監管為手段,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建設金融運行安全區;八是以強化服務為基礎,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提升金融中心軟實力。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