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交易量最大的兩種
加密貨幣比特幣和以太幣都在采用PoW模式,要求
區塊鏈數字賬簿的所有參與者驗證交易,這種模式最大的問題是能耗巨大。
以比特幣為例,由于比特幣每10分鐘產生一個區塊,并且給予區塊生產者一定獎勵和交易費作為激勵,因此想要獲得高額回報的“礦工”們利用所有算力資源,進行不間斷的哈希運算,這就造成了巨大的
能源浪費。
據Blockchain.com稱,加密貨幣采礦業已成為一項利潤豐厚且競爭激烈的業務,專用于該過程的計算能力達到創紀錄水平。
劍橋比特幣電耗指數顯示,比特幣挖礦電耗占全球總能源消耗的0.6%,每年消耗的電力比挪威還多。
“解決方案是禁止PoW模式,PoS模式的能耗配置要低得多,”Thedéen說。他也是瑞典
金融服務管理局總干事和國際組織Iosco的可持續金融主席。
去年11月,瑞典當局首次提出禁止這種做法的想法,指出越來越多的可再生能源被用于加密貨幣挖礦,同時表示“加密資產的社會效益值得懷疑”。
瑞典監管機構援引劍橋大學的估計還指出,開采一個單位的比特幣消耗的能量,與駕駛一輛中型電動汽車180萬公里消耗的能量相當。
Thedéen警告說,如果不進行干預,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將被用于比特幣挖礦,而不是讓傳統服務業遠離煤炭能源,那將是一種諷刺。
在美國,立法者也在探討比特幣開采所消耗能源的影響。據Coinphony報道,1月20日,美國能源和商業委員會監督和調查小組委員會將舉行公開聽證會,以探討加密貨幣挖礦業務所產生的能源消耗的后果。
值得注意的是,
以太坊表示將于6月轉向能耗較低的PoS模式,該模式允許用戶根據他們在網絡中的投資量來贏得記錄交易的權利。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