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正視的是,產業經濟的數字化轉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是推進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目前國內的數字經濟在發展中仍然面領著技術短板。對于不少傳統企業來說,現階段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仍然面臨著一定的困難。
《規劃》在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中也提及要補齊關鍵技術短板。優化和創新“揭榜掛帥”等組織方式,集中突破高端芯片、操作系統、核心算法與框架、數字孿生、腦機融合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并加強通用處理器、云計算系統和軟件關鍵技術一體化研發。其主要聚焦統籌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并部署了數字技術創新突破重點工程,這也預示著國內數字技術創新將迎來突破性的進展。
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我國關鍵技術攻堅具有諸多優勢,例如,完備的產業結構和產業鏈、智能手機的普及、成熟的網上支付、廉價的物流系統以及統一的法律規則等等。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確實還有瓶頸和短板,主要體現為在數字經濟的基礎理論、引領性前沿技術等方面比較缺乏。
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對《證券日報》表示,“突破相關技術一方面能搶占技術研發的制高點,為后續技術的應用及落地筑牢根基;另一方面能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應,為進一步深化產業數字化及數字產業化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元宇宙產業委員會執行主任于佳寧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發展數字經濟,數字產業化是手段,產業數字化是目的。數字化促進了產業提質增效降本減存,重塑了產業分工協作新的格局,也孕育了新的業態、新的模式,加速了新舊動能轉換,構建了現代產業體系,筑牢產業鏈
供應鏈安全可控。元宇宙有助于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為各地的經濟復蘇注入新動力。”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表示,“現階段數實融合仍是個動態、漸進的過程。機構應把握數字經濟的機會窗口,以更快的速度接納新一代數字技術并摸索出適合自身發展之路,才有機會彎道超車。”
朱幼平表示,以數字技術為依托,組織變革為基座,
金融升級為助力,監管規范為保障,推動的科創、文創、數字資產、IP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是未來創新驅動主要動能。數字經濟將成為繼工農制品和房地產等之后,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主要力量。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