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給企業的
碳排放做本“明白賬”,可真不容易。去年年底,我找工務部要來用電明細,找廠務部要了燃油燃氣購銷存記錄,又找業務部要生產月報、找人事部要員工工時……拿到一大堆報表后,又去配電室、生產車間、廢氣排放口等地實地查看,記錄電表編號、用電量,測量排放量和濃度,還要抽查冷媒請購單和考勤情況。把這些數據全部匯入電腦,才能得到碳排放量的精準賬目。
我以前是公司的安全管理員,后來自告奮勇參加了培訓學習,考取了資格證書,成了新上任的碳排放管理員。“雙碳”目標要落地,首先得找準排放數據。我們這些碳排放管理員,就是要精確計算出企業的碳排放量,讓企業綠色發展的腳步更堅實。
要做一名合格的碳排放管理員,時時刻刻都得動腦子。我們公司主要生產手提電腦鍵盤、臺式電腦鍵盤,涂裝、印刷環節污染較大、能耗較高。怎樣才能
低碳節能?我通過分析報告、搜索資料、多方考察,提出了對整個車間進行升級改造的方案,包括將原來噴涂的油性油漆改成水性油漆,采用另一種油墨印刷,新增水旋處理、水噴淋混射處理等廢氣處理設備……改造完成后,廢氣減排效果明顯,凈化效率超過90%。
產品更綠色環保了,訂單量也增加了,實現了節能減排、提質增效“一箭雙雕”。后來,我又提出“白熾燈換成LED燈”“中央空調出口溫度調至26度”等建議,并通過制作標語片花、短視頻和短劇等形式,號召更多同事對浪費水、電、紙張等不文明行為說不,從細節著手減少碳排放。不到一年時間,企業就節約用電30多萬度。
“不省不成家,節約靠大家。”當上碳排放管理員后,我自己也在不斷提高。不但時刻學習補充節能減排方面的專業知識,在生活中,也主動擔起了低碳宣傳使者的責任。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帶動身邊人一起動起來,用點滴行動匯聚成綠色合力。
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劉茜、陳建強、趙秋麗、馮帆、陸健、張國圣、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謝尚國、尹秀秀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