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職6年多來一直負責節能管理的我,在2021年7月順利通過培訓考核,成了一名
碳排放管理員。
每天,我都要監控幾百個
能源消耗數據。為了“拿下”這些數據,我埋頭研究工藝流程、物料走向和能源分布,漸漸地掌握了公司生產流程和重點能耗指標。
水、電、蒸汽和煤炭消耗指標是我的監控重點。一旦發現數據異常,我會第一時間給生產單位工藝技術人員打電話,指導他們檢修調整。忙完手頭工作,我還會對生產裝置進行檢查,看看有沒有跑冒滴漏現象,及時糾正過大排放,把能源消耗降到最低。
除了突發性檢修,我們平時也常和技術人員打交道。還記得一次“雙碳”培訓后的研討中,“你就說讓我們怎么干吧”成了他們反復說起的一句話。2021年初公司核查碳配額履約情況時,發現還有8.5萬噸減排量必須完成。我們把這個情況通報給生產單位后,技術人員幾乎異口同聲說出了同樣的話。其實,督促降碳不只需要我們講大道理,更需要我們講好怎么干,和技術人員一起把降碳落實到每個細節中。
為此,我和同事連夜分析數據,梳理出節約蒸汽、電力,增加固碳產品這條主線,和技術人員共同商量細化方案。各生產單位也分頭制定了技術改革方案,改造設備、優化流程,在現有條件下提高生產負荷,千方百計降低能耗。經過一番艱辛努力,終于達到了目標。
新的一年,隨著“雙碳”工作越來越受重視,我想會有更多碳排放管理員出現在生產一線。而我們通過努力,為企業節約了成本,提升了生產運行水平,這些小小成就讓我對這份工作更加熱愛。
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劉茜、陳建強、趙秋麗、馮帆、陸健、張國圣、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謝尚國、尹秀秀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