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巴比特智庫與時戳資本聯合發布了《
token經濟研究報告》,對token的定義、職能和分類、經濟模型設計思路做了初步闡釋,并選取了
比特幣、
以太坊和steem項目做了案例分析。值得注意到是這是國內首份專門研究通證經濟的研報,報告將token定義為流通的加密程序權益證明,并按照
區塊鏈的發展經歷程(
數字貨幣、基礎型公鏈和
區塊鏈應用),將token分為貨幣類、燃料類和應用類。
區塊鏈商業不同于傳統商業,不同之處很大的一點就是區塊鏈將token的價值進行了最大程度的放大。Token不是區塊鏈的特有產物,是承載各種權益的載體,具備交換屬性。到了區塊鏈時代,token由數字升級為可編程程序,使用范圍從局部區域延伸到全球,由人與人擴展到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因此區塊鏈中的token體現更多樣化的權利,擁有更多的使用場景,連接更多的參與主體。
Token經濟體系是基于token建立或者利用token流通來支持運行的經濟系統,這套體系設計的好壞直接決定了token的長期健康運轉以及社區的可持續穩定發展。而且這套系統一旦設立,后期很難改變,比如極端情況下啟動硬分叉,付出代價會很大。
《Token經濟研究報告》提出了設計token經濟體系必須遵循的三個關鍵點:建立共識群體、社區活躍度和核心資源權益。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