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值得關注的是,
火幣集團還將在2018年6月上旬推出以火幣主力指數為跟蹤標的的指數化產品。
對于廣大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十分值得關注的事件。
因為這可能以為著
加密貨幣投資格局的大變,以后幣市的投資就不是買幣了,而是買指數或者基于指數的
金融衍生品。
從傳統股票市場的經驗來看,指數型產品的大爆發是一個大的趨勢,并且是得到有效驗證的理性之選。
股指期貨在美國和其他許多國家均取得了成功。在1982年股指期貨推出的兩年后,標普500股指期貨合約的名義交易金額就超過了紐交所標普500股票現貨的交易金額。
事實上,指數被動產品在海外是很成熟的產品,有著很長的發展歷史。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初,世界上就誕生了第一只指數基金。
現代投資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以及有效市場假說為指數化投資奠定了理論基礎。隨后的80、90年代,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和美國股市的繁榮,優異的業績表現使得指數基金越來越被投資者所接受和認可。
還以上面提到的明晟指數(MSCI)為例。
在過去數年內,隨著掛鉤MSCI指數的基礎金融資產規模不斷擴大,MSCI衍生品的交易金額在全球范圍內實現了大幅增長:
2014年全球MSCI衍生品的總交易金額為1.6萬億美元,2015年為1.72萬億美元,2016年上升至2.60萬億美元,2017年截至三季度末已達到了2.77萬億美元,相比2016年同期增長47%。
MSCI衍生品的日均成交量由2014年的約14萬張上升至2017年第三季度的約33萬張,日均持倉量則由2014年的約125萬張上升到2017年第三季度的約400萬張。
類比能推論,鑒史可知今。
加密貨幣市場指數產品的推出是否會重塑格局?答案應該是毋庸置疑的。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