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算法是最經典的共識機制。由
比特幣引入并使用。
以比特幣為例,PoW共識機制中,比特幣網絡中的礦工為了獲得記賬權,必須通過算力來解數學題。
大約十分鐘時間,第一個發現特定屬性哈希的礦工將獲得記賬權,并被獎勵比特幣。
這個機制的本質就是消耗算力,因為解題沒有其他辦法,就是靠算力。而雖然解題耗費算力,但驗證答案是否正確卻很簡單。
由于算力背后是經濟的成本,需要電費和礦機等支撐。這意味著要發起51%的算力攻擊需要巨大的
能源和算力資源才能完成。
PoW是目前為止運行時間最長的共識機制,也是最久經考驗的共識算法,有較高的安全性,也是相對公平、去中心化的網絡。
但同時也有不少地方被大家詬病。尤其是在電力消耗和性能上。由于解題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力,全世界PoW算法所消耗的能源據統計已經超過愛爾蘭一個國家所消耗的電力。
另外,PoW的機制為了保證安全性,在性能上也不能兼顧,它的擴展性備受詬病。每秒才7個交易,跟中心化每秒10萬以上的交易相比,完全無法媲美。
基于PoW機制,比特幣很難成為網絡電子現金支付系統。
在中心化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爭議。由于不同地區的電費不同,從成本上來說,最終會相對傾斜到電費成本較低的國家和地區。比如中國目前占據比特幣算力的相當大一部分。
上圖來源于blockchain.info,顯示了hashrate分布的中心化趨勢。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