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部分專家和業內人士表示,盡管當前
供應鏈金融因幫助鏈內成員盤活流動資產而備受青睞,但風險防控仍不容忽視。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雖然供應鏈融資能有效規避單一企業的信用風險,但目前征信體系尚不完善,同時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不能完全消除信用風險。此外,一些平臺自身涉及“自融”、虛假標的,拆東墻補西墻,一旦逾期可能就會帶來嚴重后果。
事實上,國家在積極穩妥發展供應鏈金融的同時,也明確表示要“有效防范供應鏈金融風險”。上述《指導意見》《通知》對供應鏈金融的風險監控均有明確提示。
國際商會全球理事會執行董事、中國交易銀行50人
論壇主席張燕玲認為,供應鏈金融創新值得鼓勵與支持,但這種創新從一開始就需要規范化,“當前急需對供應鏈金融企業給予定位、定性,制定業務標準,法律法規,以免出現先野蠻生長后規范治理的被動局面。”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