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新加坡加強對交易所的監管,美俄和馬耳他等相繼出臺監管措施。
新加坡:5月24日據彭博社消息,新加坡金管局(MAS)警告八家
數字貨幣交易所:在未得到授權的情況下,禁止交易代幣。
此前5月22日的一份咨詢報告顯示,新加坡
金融管理局(MAS)即該國央行建議修改現有的監管規則以放寬基于
區塊鏈的以及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市場準入門檻。
美國:5月24日據財聯社消息,美國考慮對
比特幣是否存在價格操縱展開刑事調查。5月23日據彭博報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官員表示,SEC已經看到了針對首次代幣發行(
ico)的高質量建議,隨著SEC在過去的幾個月里已經與更多的監管人士討論了這種數字籌款工具。
4月底,納斯達克透露其數字貨幣交易所計劃在10月上線。
馬耳他:5月23日,馬耳他政府發布了三項法律,為
加密貨幣創建了監管框架:1. 虛擬金融資產法案;2.馬耳他數字創新法案;3. 創新技術安排和服務法案。南歐島國馬耳他是
幣安交易所在中國和日本受挫后,在今年3月尋覓入駐的新福地,有猜測認為馬耳他或成數字貨幣避稅天堂,位同開曼。
俄羅斯:5月24日據彭博社消息,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Sberbank的企業投資業務Sberbank CIB以及俄羅斯國家結算托管局(NSD)在中央銀行的沙箱系統測試ICO技術。
此前5月22日,俄羅斯國家杜馬初步通過了加密貨幣行業的新法律。從法律上將加密貨幣和代幣定義為財產,并為與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相關技術的交互制定規范。
日本:早在近兩日大跌之前,日本政府因Coincheck事件,監管態度先松后緊,今年4月中旬16家獲得日本金融局(FSA)批準的加密貨幣交易所組成的協會注冊成立。
5月6日,日本金融廳對加密貨幣交易所出臺進一步監管規定,新的監管框架強調對投資者的保護措施,并試圖收回交易所的內部管理權利,不斷收緊的監管政策增加了交易所安全費用支出,國際加密貨幣交易所Kraken早在4月就宣布停止在日本的服務。
韓國:繼5月11日,全球第五、韓國最大交易所Upbit被調查引發幣市集體大跌后, 5月13日據《韓國時報》報道,韓國最高金融監管機構(FSC)出手調查韓國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之一Bithumb等,包括檢查屬于韓國加密貨幣交易所的銀行賬戶,以符合反洗錢(AML)標準和其他欺詐預防措施。
Bithumb在4月份時曾透露計劃發行自己的加密代幣。但FSC并不反對區塊鏈在銀行和金融服務業的使用,目前正在評估加密貨幣作為支付方式的有用性。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