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百科 查看內容
    • 28653
    • 0
    • 分享到

    《科普》共識機制的演變及發展

    2018-5-24 08:58

    來源: 火球財經

    PoW工作量證明


    POW是最早的共識機制,其代表當然是比特幣。中本聰設計POW的初衷,大概是希望每個人都有平等獲得比特幣的權利,完成的最大限度的民主和去中心化,雖然其中依據人性的逐利性設計了挖礦和記賬的獎勵機制,但是他也遠遠未曾想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逐利的本性一旦被激發,將一發不可收拾,為了獲得更大的收益,人們開始建立日趨中心化的礦池、礦場采取聯合挖礦的方式來獲取收益,某種程度上背離了比特幣的初衷。另外,中心化的礦場也意味著更加容易受到監管者和政府機構的控制。

    挖礦,就是幫助比特幣網絡記錄數據的動作;礦機的發展歷史經歷了CPU/GPU/ASIC芯片時代。這一系列的迭代,無非是為了更加高效地挖出比特幣。

    CPU(中央處理單元)是計算機的主要執行器件,根據程序代碼來控制其他所有元件的運作,CPU能進行所有種類的數學運算,同樣非常適于快速的任務切換與邏輯判斷。

    最初中本聰的構想是一CPU一算力,因為個人電腦的普及,絕大多數人都可以參與到挖礦的行列中,幫助維護一個共同的賬本。

    GPU(圖形處理單元)是計算機視頻渲染系統的一部分。GPU類似于勞工,GPU雖然也能做數學運算,但是它最主要的設計用途是進行視覺圖形處理而不是執行者的角色。圖形處理是大量的重復任務,因為它被安排對屏幕上大量的像素進行處理,為了更有效率的運算,圖形處理器的巨大優勢在于執行大量重復勞動,而不是快速的任務切換。

    后來人們還是不滿足于GPU的算力,開始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一場”軍備競賽“中。ASIC芯片上場了,它是一種為專門目的而設計的集成電路。相當于一支訓練精良的特種部隊,每個環節都經過精心的設計,只為追求最大的產出效能。

    挖礦收益,分為兩種類型:

    區塊獎勵

    區塊獎勵,是指對礦工記錄一個新區塊的獎勵。只有實際記賬的礦工才能獲得獎勵,但是誰有記賬權呢?

    這要根據算力而定,計算能力越強,越有機會在十分鐘一次的“相撲”比賽中拔得頭籌,獲得記賬權。每挖21萬個區塊(約4年)后獎勵減半,從2009年的創世區塊到今天,區塊獎勵已經從50個降到12.5個(2013年第一次減半,2017年第二次減半)。

    記賬手續費

    針對現已存在的比特幣,其每一筆交易,都需要消耗一定數量的比特幣作為GAS(燃料費),這筆燃料費就是發給礦工的小費,感謝他們辛勤的勞作,維護賬本。

    每一種共識機制的產生都有其特定的歷史環境和特定的需求,POW是共識機制的鼻祖,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應運而生,致力于解決中央銀行不可避免地濫用權力,造成法幣超發,和通貨膨脹的問題。但是歷經九年的發展,我們也看到了POW機制下的弊病:

    需要消耗大量的電能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此前在報告中表示,虛擬貨幣挖礦在2018年可能會消耗140太瓦時的電力,約占全球電力需求的0.6%。看起來可能不是很多,但這意味著比特幣挖礦所使用的電量已經超過了世界上至少159個國家的年度用電了。

    中國曾占全網算力資源的80%,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國擁有價格低廉的電力資源,甚至早年間一些礦場會偷電來挖礦。國內的礦場,大多分布在新疆、內蒙、山西四川一帶,那里有價格低廉的火電和水電。隨著國家監管的趨緊,國內大量礦工遠走他鄉,開始在加拿大、冰島、俄羅斯等地開始設立礦場。

    處理效率

    TPS也稱——Transaction Per Second,每秒事務處理量,假如TPS每秒并發太低,很容易造成網絡擁堵嚴重,從而使得區塊鏈在高價值的高并發業務領域無法落地。

    比特幣的TPS=7,也就是每秒鐘只能處理7筆交易。另外,比特幣是每十分鐘生成一個區塊,也就是一次轉帳的確認時間要花十分鐘。而一般連續生成 6 個區塊,也就是大概 1 個小時的時間,我們才認為你的這次轉賬已經在鏈上比較穩定,不太容易被篡改了。十分鐘的時間,如果是跨國支付,這相比于傳統 T+2、 T+3 的到賬時間已經大大縮短了。但是如果做一些面向消費者的應用,則遠遠無法滿足高頻消費的需求。當然目前在比特幣上也有很多像微支付通道、閃電網絡、隔離見證這樣的技術去改善比特幣的吞吐量和交易確認時間的問題。

    愈發中心化

    比特幣是解決”拜占庭將軍“問題很好的解決方案,但是在POW的共識機制中,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大部分的節點,至少是51%的節點應該是”好人“。否則會出現51%的算力攻擊。事實上,現在已經存在了這樣的風險,btc.COM、Antpool、ViaBTC前三大礦池,已經占到了全網52.4%的算力水平。如果他們想聯合起來,篡改數據或者對比特幣進行分叉,則會影響到比特幣系統的穩定性。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