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涉訴信訪領域,能夠解決涉訴信訪的諸多問題,然而這種應用在理論及實踐中是否具有可行性?涉訴信訪的程序設計具有相對的封閉性,而
區塊鏈技術打造的是一種“去中心化”狀態下的技術自治,這與涉訴信訪的程序設計有著較大的差異。然而,區塊鏈技術的升級版“私有鏈”和“
聯盟鏈”,其核心是可控性的技術自治,這與涉訴信訪程序設計契合度更高。特別是“聯盟鏈”以同時開放記錄節點和數據訪問來提升系統的整體性能,同時又可以限制共識機制的節點數,能夠實現跨機構的共享和協作。比如涉訴信訪系統可以與公安、檢察、法院的辦案系統連接形成區塊,當涉訴信訪案件被錄入系統時,能夠實施最大范圍內的數據共享,在短時間內可以抓取相關案件的偵查、審查起訴和判決情況,為多機關開展辦理協作提供了可能。
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涉訴信訪不僅在理論上不存在障礙,而且在實踐中也有諸多現實基礎。目前,我國5G網絡的基礎建設已經為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涉訴信訪提供了技術基礎。公安、檢察和法院均在逐步實施跨區域的“協作辦案機制”,如公安機關的“跨區域辦案協作平臺”建立的違法犯罪查詢系統、DNA、指紋識別系統,大大提高了案件偵破率,檢察系統最新推出的2.0業務辦案系統,強化了信息互通、技術協作、證據移交等方面的功能,增強了多機關協作辦案的合力。法院系統當前不僅具備了相對完善的網上訴訟機制,包括網上立案、繳納訴訟費、開庭、送達判決,而且互聯網司法已經初具雛形。這些均為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涉訴信訪領域提供了現實基礎。作者認為,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涉訴信訪可以通過以下路徑進行。其一,開發涉訴信訪專用APP,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通過APP選擇信訪機關,上傳信訪訴求,信訪訴求的記錄采取分布式記賬,信息在加密后同時保存于其他APP節點中,防止訴求被篡改。其二,建立公、檢、法辦案系統與信訪APP的連接,做到資源共享,信息互通,一機關牽頭,多機關負責。其三,強化保密機制。信訪APP管理端的查看要全程留痕,防止信訪秘密泄露,防止出現打擊報復信訪人的事件,增強彼此信任。其四,通過智能合約,保障處理結果的及時履行及信訪的及時終結。一旦信訪終結,并經省級機關審核,沒有出現新的事實和證據的,任何信訪接待單位均不能再次立案。
當然,區塊鏈技術能否成功地在涉訴信訪領域運用,目前還存在一些制約因素,比如司法人員對區塊鏈技術缺乏必要認知,司法部門沒有充足的準備來全面接受新技術等。然而,從區塊鏈發展的趨勢來看,內在動力十分強勁,司法活動的“上線、上云、上鏈”已經初見端倪。理論及實務界要有變革意識,充分做好
區塊鏈應用于涉訴信訪的準備。
? 本文作者:楊玉曉 西南政法大學特殊群體權利保護與犯罪預防中心研究員
? 內容來源:《人民法院報》2021年08月24日第二版
? 本文一共2387字,預計閱讀需12分鐘。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