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
數字貨幣或簡稱CBDC,是現有中央銀行發行的法定貨幣的延伸。
CBDC不是一個很好定義的術語。它用泛指一些概念。然而,大多數人都認為它是央行貨幣的一種新形式。也就是中央銀行的一種負債,以現有的記賬單位記價,既可作為交換媒介,也可作為價值儲存手段。
有一些紙幣和硬幣已經是電子形式,它們可供任何人使用,而儲備和結算賬戶只對持牌銀行開放。然而,這并非基于
區塊鏈,目前只用于銀行間支付。
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在3月份發布的一份名為《央行數字貨幣》的報告中指出,各國央行必須謹慎權衡發行數字貨幣的
金融穩定性和對貨幣政策的影響。2
貨幣之花:一種類型貨幣
CBDC可能是一種新的數字央行貨幣形式,有別于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持有的準備金或結算余額。它的設計有多種選擇,包括:訪問權限(廣泛與受限);匿名程度(從完全匿名到無匿名);操作可用性(從當前開放時間到7X24小時);以及附息特征(是或否)。
它重新引發了人們對央行貨幣角色、直接進入央行債務的范圍以及金融中介結構的質疑。
當前存在的部分爭論是,CBDC是否應該被廣泛使用或受到嚴格限制。一種對所有人開放的CBDC實際上允許任何人在中央銀行擁有一個賬戶,這類似于
比特幣的原理,是你手機以外的銀行,相當于一個瑞士銀行賬戶。
CBDC將發揮“點對點”的作用,大大削弱了傳統銀行的作用,或者通過銀行系統幫助銀行維持目前的主導地位。
商業銀行對客戶存款的依賴可能會變得不那么穩定,因為在壓力時期,存款可以更容易地流向中央銀行。一個國家政府的數字貨幣將允許中央銀行的“數字化趨勢”。
對所有人來說,CBDC將挑戰目前銀行吸收客戶存款的模式,并利用這些資金為推動經濟增長的貸款提供資金。銀行業務模式和金融穩定的后果需要仔細分析。
“每個人都能創造貨幣,問題是要讓它被大眾所接受”
貨幣是最終的網絡效應,無論是
加密貨幣還是央行數字貨幣,都可以成倍地增加這些效應,同時也能減少目前對全球金融體系中法定貨幣的接受程度。
加密貨幣的好處在于,在某種意義上沒有人完全擁有它,因為我們所有人都是通過分布式賬本的民主性安排來擁有。然后你就可以買到它的一部分,一點點或部分鏈。換句話說,你不能對它進行量化寬松(QE),它系統內部有一種固有的規律。
區塊鏈經濟將提供充足的選擇,它將成為一個有序的市場和基于資產的經濟。
考慮到新技術和提高債務水平的電子支付的使用,對貨幣未來的思考正合時宜。
每一個考慮發行CBDC的法律管轄區,在作出任何決定之前,都應仔細并徹底地考慮其影響。
不過,目前還不清楚CBDC對于消費者和企業來說是否必要或有吸引力。答案顯然會因國家而異。
比特幣將當前體系的一個老問題放到了聚光燈下:跨境零售支付和央行政策失誤風險正在上升。CBDC是政府應對比特幣帶來的持續上升挑戰的一種方式。
原文: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national-government-digital-currencies-versus-globally-distributed-cryptocurrencies-in-depth
作者:Rainer Michael Preiss
編譯:Libert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