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6日,嘉楠耘智向港交所正式提交招股書,聯席董事長孔劍平曬出招股書受理的回執,在朋友圈感謝大家支持。
稍早之前的4月份,一位監管人士調研嘉楠耘智,留下評價:“不管你們芯片用于什么,本質上都還是一家芯片公司,希望你們在國內上市”。
恰逢中興芯片風波,來自國內
金融監管官員的這番表態,讓包括嘉楠耘智等在內的礦機生產商大為振奮。在過去的幾年時間,盡管來自中國的礦機設計生產商壟斷了全球90%以上的市場,但很長一段時間內,囿于芯片用途,這一行業一直沒得到主流社會大范圍的認可。
與嘉楠耘智提交招股書的同一天,
杭州另一家礦機設計制造商億邦科技,亦被曝出赴港IPO消息。路透社消息指出,億邦科技計劃募資規模達10億美元。
一天之內,兩家礦機企業代表杭州
區塊鏈產業,站在了輿論矚目的中心。根據港交所處理速度,嘉楠耘智或將在7月登陸H股,成為“區塊鏈第一股”。
嘉楠耘智的招股書披露,受益于2017年
比特幣等
數字貨幣價格大漲,2017年營業收入13億,同比增長超過4倍,2017年凈利潤為3.6億,同比增長6.9倍。此前有媒體預測,嘉楠耘智2018年凈利潤可能超過30億,年均復合增長率接近10倍。由此推測,此次港股IPO估值有望達1000億以上。
除了礦機銷售收入,借助于礦機算力技術多年積累,嘉楠耘智發現了新的興奮點:算力的經驗可以復制至世界技術最前沿——
人工智能領域。
嘉楠耘智的一位人士介紹,在實現人工智能的要素中,算法是普遍最被重視的一環,算力卻一直被忽視。在算法上,芯片廠商AMD和英偉達通過他們設計生產的顯卡(GPU)進行深度學習,走在了最前端。不過,經過多年的積累和發展,算法已經很成熟,算力要素成為制約人工智能的最大短板。
嘉楠耘智聯席董事長孔劍平介紹,2015年他們開始布局人工智能芯片的研發,經過兩年深耕,2017年12月19日,嘉楠耘智預發布了全球最早的人工智能邊緣計算芯片KPU,將應用于自動駕駛、語音交互、智能家居
物聯網終端和圖像識別。
孔劍平在知名的3點鐘
社群中闡述嘉楠耘智的定位:未來的布局將是區塊鏈計算芯片的研發和人工智能應用芯片的研發并駕齊驅,但二者又是有機結合的。
由嘉楠耘智IPO帶來的想象空間正在打開。背靠阿里巴巴巨無霸互聯網企業、浙大輸出的智力支持,以及活躍的民間資本,杭州寄望于利用先發優勢,搶占區塊鏈產業高地,尋找下一個阿里巴巴。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