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區塊鏈生態 查看內容
    • 6192
    • 0
    • 分享到

    用電緊張導致虛擬幣挖礦泡沫加速破裂 虛擬貨幣整治向縱深發展

    2021-10-14 16:22

    來源: 時代周報

      用電緊張,高能耗的虛擬貨幣挖礦再次成為監管重點。

      10月10日,江蘇常熟經濟開發區一家企業工作人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當日下午收到緊急通知,因電力短缺沒有得到有效緩解,目前全市所有工業企業分兩組用電,實行“開2停2”措施。

      同日,浙江義烏雙創街一家制造企業的工作人員向時代周報記者提供的一份通知顯示:A、B兩個園區10月限電總量為每日4900度,“屆時若有超標,街道部門將強制實行全園區拉閘斷電。”

      10月1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明確有序放開全部燃煤發電電量上網電價。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真正建立起“能跌能漲”的市場化電價機制,促進電力行業高質量發展、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

      此前,國家發改委已在10月8日就《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1年版)》(下稱《負面清單》)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虛擬貨幣“挖礦”活動被定為淘汰類“落后生產工藝裝備”。

      “虛擬貨幣‘挖礦’活動指通過專用‘礦機’計算生產虛擬貨幣的過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加之虛擬貨幣生產、交易環節衍生的風險越發突出,其盲目無序發展對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節能減排帶來不利影響。”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解釋道。

      查處礦場是監管難點。

      10月8日,江蘇省通信管理局對外表示,近期通過排查發現省內開展虛擬貨幣活動的礦池出口流量達136.77Mbps,參與“挖礦”的互聯網IP地址總數為4502個,消耗算力資源超10PH/s,每日消耗26萬度電。

      10月11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虛擬貨幣挖礦被列入《負面清單》釋放兩個信號:一是在電力不足的情況下,降低冗余低效率耗電項目是有效解決方式。二是當前對于清退加密虛擬貨幣的政策態度明確,即禁止增量,清退存量。

      高耗能省份亦是挖礦大省

      各地“能耗雙控”一直備受關注。

      據媒體報道,2020年用電量最高的城市為上海蘇州重慶北京和廣州,分別消耗1576億千瓦時、1523億千瓦時、1187億千瓦時、1140億千瓦時和997億千瓦時。

      兩個月前,各省剛完成半年度“能耗雙控”大考,進展總體順利的省份不過三分之一。國家發改委印發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顯示,青海寧夏廣西廣東福建云南、江蘇屬一級預警,區域耗電量嚴峻。

      部分地區的用電缺口甚至升至嚴重預警,情況不容樂觀。9月29日,遼寧省最大電力缺口達到538萬千瓦,達到嚴重缺電II級橙色預警信號,這意味著該省電力缺口至少超過10%。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挖礦算力位列前茅的省區和能耗雙控警示省區有高度重合性。

      據此前央視報道,國內算力分布前四的省區依次為新疆四川內蒙古、云南。其中,四川被公認為是國內最大的礦工聚集地。

      然而,哪怕是可再生能源充裕的四川,也沒能逃過能源消費總量考核失利的命運。四川在上半年能耗雙控考核中被評為二級預警,形勢比較嚴峻。

      “挖礦”帶來的超高能耗問題,讓原本短缺的電力資源雪上加霜。劍橋大學替代金融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截至2021年5月10日,全球比特幣挖礦的年耗電量大約是149.37太瓦時(1太瓦時為10億度電),這一數字已經超過馬來西亞、烏克蘭、瑞典等國的全國年耗電量。

      事實上,挖礦不僅消耗大量電能,加劇環境二氧化碳承受壓力。研究人員在Nature Climate Change(《自然氣候變化》)公布調查結果,2020年因挖礦而產生的二氧化碳高達6900萬噸,占比全球排放量的1%,這足以在20年內將全球氣溫提高2℃。

      上述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補充,開展虛擬貨幣“挖礦”活動整治工作,重要原因是挖礦活動能耗和碳排放強度高,對我國實現能耗雙控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帶來較大影響,加大我國部分地區電力安全保供壓力。

      拋開能耗,虛擬貨幣不具有與法定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且買賣屬于非法交易。

      央行相關負責人9月24日在答記者問中明確,虛擬貨幣兌換、作為中央對手方買賣虛擬貨幣、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撮合服務、代幣發行融資以及虛擬貨幣衍生品交易等虛擬貨幣相關業務全部屬于非法金融活動,一律嚴格禁止,堅決依法取締。

      監管難度大

      虛擬貨幣挖礦存在追蹤難,管控取締難等問題。

      央行反洗錢局局長巢克儉曾指出,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具有“匿名、無國界、點對點”等特點,不法分子利用匿名性掩蓋犯罪資金的真實來源,在全球各地快速轉移,給監管和執法部門追蹤帶來一定難度。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不少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為躲避監管,把服務器放置在境外,撮合買賣雙方點對點交易。

      此次限電之后,加速虛擬貨幣整治向縱深發展。

      強監管背景下,非法挖礦活動潛伏更深。江蘇省通信管理局調查發現,不少黨政機關、高校、企業被入侵利用開展虛擬貨幣“挖礦”行為,占比約21%。以江蘇省內虛擬貨幣“挖礦”活動較多的以太坊和比特幣為例,“挖礦”較多的地市有蘇州、徐州、南京

      除虛擬加密資產大數據監測,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發電量也是監測虛擬貨幣挖礦和交易活動的主要抓手。具體而言,各地能源監管機構通過分析并網發電數據、異常用電數據,運用技術手段監測監控,加強數據中心用電大戶現場檢查,及時發現虛擬貨幣挖礦項目。

      此外,加大對并網電廠降負荷數據監控力度,防止公用并網電廠拉專線直供虛擬貨幣“挖礦”企業,也是監管方法之一。

      盤和林表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國民經濟發展穩定器。禁止虛擬貨幣挖礦,將電力投向實力經濟,是出于工業生產產值的考慮,也是出于保證供應鏈產業鏈正常運轉,防止缺電導致就業形勢下滑的考慮。從這個角度看,禁止虛擬幣挖礦保證工業用電,是正確且必要的。”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標簽: 虛擬貨幣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