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持續深入,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
物聯網解決生產力問題,
區塊鏈解決生產關系的問題,
區塊鏈技術中的公開透明、共識機制、不可篡改解決物聯網中的設備安全和設備激增問題,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解決數據隱私問題,因此,區塊鏈技術的引入解決了物聯網中遇到的最大難題,促進物聯網應用的實現。
2018年2月,
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積極推進
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實施意見》,研究利用“區塊鏈+物聯網”技術,建立和完善評價制度和評估標準。
大連作為“軟件產業基地”“軟件出口基地”“軟件產業國際化示范城市”和“創新型軟件產業集群”,在區塊鏈技術落地上已經起到了先導性作用。早在2019年4月,大連口岸上線“區塊鏈電子放貨平臺”,成為國際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港口提貨場景中的首次嘗試。2020年,遼寧大連率先試點車購稅區塊鏈建設,建設“大連市車輛信息區塊鏈信用平臺”,打造智慧稅務。
當前,區塊鏈與物聯網的融合應用得到業界的普遍重視,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與實踐,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包括:
(1)應用落地見效甚微。在技術和應用領域,缺乏統一的國際和行業標準,導致區塊鏈的應用場景無法規劃。成熟案例較少,還需加大研究和實踐力度。
(2)技術瓶頸亟待攻破。區塊鏈和物聯網的深度融合需要在數據膨脹、性能瓶頸、區分容忍度等方面需要技術突破。
(3)區塊鏈與物聯網融合改造存在一定的困難。目前區塊鏈還未能很好地支撐高性能交易和規模化運營,智能合約機制還不夠完善,區塊鏈程序和數據變更存在問題,區塊鏈上的數據后期遷移維護困難,都對業務開展及后期維護帶來困擾。
(4)缺乏法律監管。區塊鏈技術作為新型技術,再加上其“去中心化”的工作特性,各國在這個領域的法律法規和監管措施都還不健全,導致法律紅線不明,給區塊鏈技術在物聯網應用場景落地過程帶來一定阻力。
(5)人才培養處于早期階段。由于區塊鏈技術較新、沉淀較少,擁有相關工作經驗和了解區塊鏈知識體系的人才較少,企業很難招到合適可用的人才。
對策建議——
(1)加大“物聯網+區塊鏈”基礎理論研究,加強國際與行業標準制定。強化“物聯網+區塊鏈”基礎、監管、共識等理論研究,打造符合中國國情的區塊鏈技術與物聯網應用模式,加強“物聯網+區塊鏈”國際與行業標準制定,奠定應用快速落地基礎。
(2)加強“物聯網+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研發,完善“物聯網+區塊鏈”支撐技術體系,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政府不斷完善管理機制,企業和高校不斷加強對核心技術研發,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監管機制為輔助,開發符合國家要求的自主可控的“物聯網+區塊鏈”平臺和應用,加快推動區塊鏈行業創新發展。
(3)推動“物聯網+區塊鏈”監管技術的發展,包括對區塊鏈節點進行追蹤和可視化、主動發現與探測公有鏈、建立以鏈治鏈的體系結構等技術,從技術上為監管部門提供一些可監管的解決方案。
(4)加快“物聯網+區塊鏈” 試點示范工作。為典型應用提供專項資金支持,擇優孵化相關應用項目,促進“物聯網+區塊鏈”技術商用落地。大連市政府培養示范項目時優先將民生和公共服務項目場景落地應用,市民更容易感受到技術所帶來的便捷,有助于技術的普及。
(5)深入探索“物聯網+區塊鏈”在民生領域的運用。積極推動“物聯網+區塊鏈”在教育、就業、醫療、商品防偽、食品安全等領域的應用。大連市政府應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將具體民生場景與企業優勢領域相結合,形成標桿性應用成果;促進技術與各個領域相融合,形成整個產業生態,加快大連市行業的整體發展。
(6)推動“物聯網+區塊鏈”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在人才培養方面,鼓勵高校開設相關課程、設立區塊鏈專業,完善高層次人才培養方案。政府統籌發揮各方優勢,政府與企業合作,讓技術發展較成熟的企業分享
區塊鏈應用落地經驗;企業與高校結合,深化校企合作,加快區塊鏈人才培養。
作者簡介:劉丹,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副教授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