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人類所有經濟活動的發展都有一條清晰可見的主線:
人們總是試圖去降低其他人的不確定性,以此來進行價值的交換。
為了降低這種不確定性,人類開發出了兩套工具:
一套是“正式的規則”
一套是“非正式的規則”
在我們發展還很早期的時候,比如當我們還在部落里生活的時候,非正式的規則運作得很好。
這些非正式的規則,其實就是“暴力”、部落長老的“權威”等等。我們用這些東西來降低其他人的不確定性。
但等到人群越來越大的時候,我們交易的距離也變得越來越遠,這時候,非正式規則運作的效率就有點低了。
于是我們產生了正式的規則。正式的規則后來就演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制度”和“機構”,比如銀行、法院、國家、公司等等。
到了互聯網時代,正式的規則又發生了新變化,它演變成了線上的數字化交易機構,比如亞馬遜、淘寶等等。
非正式的規則——正式的規則——機構——線上機構,從這個過程里我們可以看到:機構幫助我們代理了兩個人進行交易時的信任,本質上它是一種“信任”的中介。一旦這個中介的效率越高,我們的經濟交易也就越發達。
區塊鏈也是在追求這樣一種建立信任的效率,以一種去中心化的方式。盡管有時候因為現階段還不完全成熟,它在技術層面和交易速度方面的表現看起來好像反而效率更低。但本質上,區塊鏈的發展方向和人們歷史上所有經濟活動的發展趨勢都是一致的。它是經濟學的一次延續。
當我們在上面討論交易的“不確定性”的時候,“不確定性”看起來是一個很大的詞。這個詞很抽象、很空洞、很“大而全”。
但其實我所指的“不確定性”是非常具象的,大概可以分為三種: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