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碳中和路徑
毋庸置疑,當下碳中和、碳達峰已經形成不可逆轉的全球趨勢。碳中和熱潮的背后是一場全球產業競爭,各國企業都在疫情后的氣候競賽中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互聯網、零售、金融等行業頭部公司也紛紛提出了自身的碳中和目標,且目標年份普遍早于國家碳中和目標年份。但對大多數公司來說,碳中和仍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對究竟該如何設定自身碳中和路徑仍有困惑。
今天我們將企業碳中和路徑大致梳理,幫助企業把握碳中和路徑的關鍵點。
首先明確,實現企業碳中和總共需要幾步?
第一步:碳盤查
第二步:制定目標
第三步:實施具體措施減排
第四步:碳中和聲明
第五步:第三方機構核查
第六步:對外披露
不管減排路徑與方式如何區別,對于企業而言,實施碳中和舉措的第一步是碳基線盤查。目前,企業通常采用系數法進行碳排放核查,其中的典型代表是溫室氣體核算體系(GHG Protocol)和ISO 14000系列。具體做法是通過計算企業的活動數據與相應的排放因子相乘來確定企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對企業的排放現狀進行摸底。
在摸底過程中,企業需要確定應納入碳盤查的活動種類。溫室氣體核算體系(GHG Protocol)將排放分為三個范圍,并指導企業按范圍一、范圍二和范圍三梳理企業相關活動,評估企業在各范圍活動內的排放量。
范圍一是企業燃燒化石燃料直接產生的排放,范圍二主要是企業外購電力、熱力以及制冷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這部分的用能是外部購買,所以這部分的碳排放并不發生在企業物理邊界內,因此屬于間接排放。范圍三是與企業生產經營有關的其他排放,其邊界并不是很清晰,涉及到產業鏈上下游、外購商品和服務、員工通勤等。
一般而言,范圍一和范圍二是企業實現碳中和的必選項,范圍三的排放通常是可選的,企業可根據自身情況綜合考量范圍三內容,但更有雄心的企業也會將范圍三考慮其中,承擔與企業能力相匹配的環保責任擔當。例如蘋果公司據其官方披露,計劃在2030年所有業務、生產供應鏈及產品生命周期將凈碳排放量降至零,實現碳中和。
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企業需要根自身發展情況和環境愿景,制定相應碳中和目標。在制定目標時,企業通常需要從以下四個維度進行考慮:
投入決心:受當前排放水平、投資意愿、行業期望或要求影響。
目標類型:與《巴黎協定》掛鉤的碳減排絕對目標或強度目標。
當下很多國際組織機構也出具了相應的指南,來幫助企業設定符合自身情況的碳減排指標。其中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憑借良好的適用性和廣泛的行業覆蓋面,已迅速成為最受認可的將企業減排目標與《巴黎協定》對齊的方法。目前加入SBTi倡議的企業數量已超過一千三百家。
不同行業排放差異大,排放重點不同。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和排放所屬的范圍提前規劃布局。日前,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編寫發布了《企業碳中和路徑圖》,聚焦能源使用側排放最為密集的六大行業,并且收錄了國家開發銀行、寶武鋼鐵、百度、聯想、華為等13家中國企業,深度總結了7家行業代表企業的實踐案例,在內部運營以及價值鏈合作維度,總結出以下具有普適性的關鍵碳中和舉措。
但是從宏觀層面上看,無論企業身處哪個行業,其碳中和策略都應遵循避免排放、減少排放和抵消排放的整體路徑。
避免排放:使用清潔能源替代。通過水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替代煤電、火電等高碳排放傳統能源來避免排放。
減少排放:企業通過技術更新提高能效,以及實施節能減排措施減少生產運營過程中的排放。
抵消排放:當企業進行了以上的節能減排措施,做出種種努力后,依然會存在無法抵消的碳排放,這部分剩余碳排放可通過購買優質碳信用來抵消,實現企業碳中和。在使用綠色電力證書和碳減排指標作為兜底的選擇方案時,需要詳細了解其環境屬性和來源,避免重復計算的風險。
獲得碳中和聲明,表明企業正致力于減少碳排放,并通過支持環境項目中和剩余影響。作為目前國際唯一公認的碳中和標準,PAS 2060規定了組織、產品和活動量化、減少和抵消溫室氣體排放的要求。
PAS 2060由英國標準協會制定并于 2010 年實施,提出了實現碳中和的四個關鍵階段——測量、減少、抵消和記錄。盡管該標準確實允許企業購買碳信用作為流程的一部分,但重要的是要注意抵消必須滿足額外性、非重復計量等要求,并且企業不能僅使用抵消來獲得PAS 2060 驗證。
PAS 2060與ISO 14064-1、GHG Protocol和PAS 2050等環境標準相契合,提供了完整的碳中和過程圖,明確企業排放絕對值和/或排放強度的減少的同時,不要求減排最低值的設定。
PAS 2060 能為企業實現碳中和提供規范,提高企業對碳排放的管理水平,同時也能增強其碳中和聲明的可信度。
為確保企業聲明的碳排放量真實有效,還須由具有核查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對其進行核查。核查是指第三方獨立機構通過文件審核和現場走訪等方式對企業的碳排放信息報告進行核實,出具核查報告。
核查重點包括:
1.受核查方企業邊界和排放邊界的符合性;
2.碳排放源識別的完整性;
3.活動水平數據的準確性;
4.排放因子選取的正確性;
5.數據質量管理工作的規范性等內容。
企業完成了整個碳中和工作后,可選擇合適的報告框架披露企業碳中和工作成果。
國際公認的標準和框架范例包括:
聯合國全球契約-進展情況通報(UNGC-COP))
企業實施碳中和,一方面為政府與監管機構、投資者、員工、客戶及供應商等利益相關者方負責,另一方面幫助樹立正面的企業形象,打造品牌影響力,為供應鏈上下游賦能。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