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積豐、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研究所所長湯珂、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慶富等嘉賓,圍繞
區塊鏈技術進行了現場釋疑和觀點分享。
“在產品上運用區塊鏈技術貼上電子編碼標簽,可以形成從源頭到最終消費者的全流程記錄。”李培根說,使用區塊鏈技術形成產品溯源,可通過區塊鏈平臺連接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保證了產品安全。
他介紹,通過生產商、加工方、物流企業等
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構成
聯盟鏈,將產品信息流通共享,還可減少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有利于生產加工有序發展。
“每一項顛覆性創新,都意味著一個新產業孕育成長。”何積豐說,當前區塊鏈技術已經在
金融、通訊、電子信息等領域廣泛應用。他建議各級政府部門牢牢抓住區塊鏈產業發展機遇,出臺對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的扶持政策,解決區塊鏈技術、人才、標準等問題,促進區塊鏈產業有序發展,推動數字化轉型。
如何讓數據像商品一樣進行交易?湯珂表示,目前國內部分省市成立了數據交易所并進行數據交易嘗試,但活躍度沒有達到預期。要解決這一“堵點”,需要在數據交易過程中,建立健全有效的技術監管和推進機制。
劉慶富認為,金融行業是區塊鏈技術應用的“主陣地”,但當前存在著技術錯誤、客戶數據信息泄露、監管滯后等不足。他建議,應加強區塊鏈泛金融基礎設施,適度調整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治理框架,實現區塊鏈規范應用,并處理好區塊鏈創新與傳統金融中介服務的關系,保障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合規、有效運營。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