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容易犯的三個錯誤:
1.一廂情愿僅憑技術愿景而缺乏實踐檢驗,入場過早,耗費資源在很多“貨物崇拜式”的項目上。
2.真正鳳毛麟角的平臺上,應用和用戶的正循環已經加速發展了,懊悔當年錯過,嫌貴而不愿進入。
3.這類平臺持續迅速增長時,過早套利而無法享受其長期增長的紅利。
第六、有哲人曾說:“一個純粹的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 同理,一個純粹的
區塊鏈投資者,最終不是以法幣套現作為退出機制 (exit strategy) 的。
機構投資者要管理價格回撤,每年要結算回報給出資人交代,因此決策的時間段較短。沒有好的機會時,也要被迫投 。可以繼續等待成長時,又必須過早賣出套利。這就是機構投資者的“體制性偏見” (institutional bias)。
所以,很多道理即使他們認同也無法實踐,說了也是白說,等于廢話。歷史不會重復,但會押韻。
第七、當基礎設施成熟普及后,區塊鏈最大的意義,可能在于:軟件定義財富。
這是“軟件吞噬世界”之后的順理成章的下一步。
用數學算法保證安全執行的智能合約,在全球范圍內,會產生各種想不到的資源組合。對于各種排列組合的優化重置,將催生復雜有趣而高效的合作方式并創造巨大的財富。同時,財富的存儲,將不再是枯燥孤立的數字,而是各種稀奇古怪的算法在分布式網絡上的的集合。
傳統財富好比手寫的草稿,流動性低,知識含量少,容易損壞;軟件定義的財富好比網上的百科書,幾萬人參與修改,流動性高,知識量巨大,并且不斷有機增長。
“軟件定義財富”,可以看成是傳統
金融世界里的各種衍生產品,把交易種類增加幾千倍,幾萬倍,實時交割,無對手盤交易風險, 巨大流動性,并可以不斷排列組合,生成一層又一層更復雜的東西。
所有可以上鏈的傳統資產,都可以成為“軟件定義財富”的一個組件,同時自身也釋放了比孤立存在時更大的價值。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王雅媛港股圈”,原出處為“investguru”,作者為“硅谷王川”,文中觀點不代表智通財經觀點。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