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自媒體 查看內容
    • 7318
    • 0
    • 分享到

    將區塊鏈應用于綠色債券的分析與展望

    2021-8-8 21:15

    來源: yrd-igi




    區塊鏈技術是當下科技發展最前沿的技術之一,而綠色債券是我國綠色金融體系建設和綠色金融市場發展的重點,自2018年起,國外出現了大量將二者相結合的研究,市場上也出現了一定實踐,而國內針對此議題的融合研究實踐則處于早期階段,稍顯匱乏。本文將基于國內外區塊鏈領先研究,探索以區塊鏈技術解決綠色債券發展階段痛點的可能性,結合目前我國綠色債券發展存在問題提出優化方向及未來展望。





    一、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及應用




    (一)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鏈式數據結構,其每一個數據區塊中包含了一次網絡交易的信息,用于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和生成下一個區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共享數據庫,它以密碼學方式保證數據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存儲于其中的數據或信息相較于傳統技術而言具有“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透明”、“集體維護”等特征。

    區塊鏈是一個不依賴于第三方的去中心化交易機制,分布于區塊鏈中的用戶無須信任交易的另一方,也無須信任一個中心化的機構,只需要信任區塊鏈協議下的軟件系統即可實現交易。由于去除了傳統交易中的第三方,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和透明度,區塊鏈正逐步滲入金融領域,并拓展到醫療、交通、物流等多個應用場景中。


    (二)國內區塊鏈發展及應用現狀

    1. 國家統籌布局區塊鏈發展,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

    區塊鏈是新經濟發展階段支持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發展數字經濟,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撐。我國從政策端“自上而下”已開始積極布局新興技術發展,明確對“區塊鏈”的支持方向。

    2016年,國家在《“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中將區塊鏈技術列為需超前布局的戰略性前沿技術,不斷從技術、產業、應用等方面強調要加強區塊鏈的基礎研發和前沿布局。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智能、便捷、優質的公共服務。在國家的超前部署下,我國區塊鏈產業發展已經取得了矚目成果。

    2021年6月7日,工信部、中央網信辦發布《關于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為區塊鏈技術應用提出了兩階段的發展目標。第一階段:到 2025 年,區塊鏈產業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初步形成區塊鏈標準體系。第二階段:到 2030 年,區塊鏈產業綜合實力持續提升,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強調將布局區塊鏈在各領域的普遍應用,完善區塊鏈產業生態體系。

    賽迪區塊鏈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國家及各部委發布的區塊鏈相關政策的數量在2015年到2020年之間顯著攀升,2020年超過了50項。

    圖1 2015-2020年區塊鏈相關政策數量

    數據來源:賽迪區塊鏈研究院《2020-2021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白皮書》


    2.區塊鏈產業規模增長迅猛

    區塊鏈產業作為我國核心技術創新重要突破口,正引領我國新一輪技術變革和產業變革。從整體產業規模發展來看,隨著近幾年資本大量投入,我國區塊鏈產業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從2017年到2020年,我國區塊鏈市場規模增長超過20倍。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更加激化了互聯網等新興數字化產業的發展和多元場景應用,我國區塊鏈產業呈現出穩定增長的態勢,全年產業規模約達50億。

    圖2 2017-2020年區塊鏈產業規模

    數據來源:賽迪區塊鏈研究院,《2020-2021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白皮書》


    3.區塊鏈積極拓展其在金融領域內的應用

    區塊鏈技術的內涵與特征迎合了當前金融市場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發展趨勢,因此其應用場景首先被鎖定在金融市場。據賽迪區塊鏈研究院的統計,金融領域區塊鏈應用落地數量由2016年的16個增長到了2020年的164個,有超過10倍的增長,在票據、保險、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資產證券化中的應用尤為突出。

    圖3:2016-2020年金融領域區塊鏈應用落地數量

    數據來源:賽迪區塊鏈研究院,《區塊鏈+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




    二、推動綠色債券發展的重要性




    (一)為實現“雙碳”戰略提供資金支持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推動經濟“綠色復蘇”已成為戰略共識,央行行長易綱在2021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對于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資金需求,各方面有不少測算,規模級別都是百萬億人民幣。這樣巨大的資金需求,政府資金只能覆蓋很小一部分,缺口要靠市場資金彌補”。綠色債券區別于其他綠色信貸產品具有期限長、利率低等特點;對于在碳中和背景下,無論是亟需綠色轉型改造的傳統產業,還是具有研發及成果轉化周期長等減排降碳新興環保產業而言都具有更高的契合度和資金利用效率。在中央和地方政策的支持下,中國綠色債券市場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之一,在未來推進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產業低碳轉型進程中,綠色債券將釋放更大的潛能。


    (二)緩解綠色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一方面,綠色債券作為直接融資的渠道,可使資金直接從資金盈余單位轉移到資金短缺單位,減少了銀行間接融資方式的交易成本,使融資成本得到一定范圍內的下降。

    另一方面,一些綠色企業若作為普通債券的發行主體或存在無法達到監管部門和市場匯報比例需求的可能;綠色債券的發行與市場準入因充分考量企業的綠色屬性及綠色項目的研究前景,使這些企業得以通過“綠色通道”發行綠色債券來籌集資金,從而支持以資金引導企業綠色發展的宗旨。


    (三)強化環境風險管理

    綠色債券的實踐和發展離不開環境風險管理及環境信息披露。綠色債券監管部門對綠債發行及存續期管理提出了環境信息披露及效益評估要求。一方面,綠色債券的環境信息披露,可有效提升和培養發行人的環境風險管理意識,從根本上強化企業、行業到經濟體系的可持續發展動能;另一方面,綠色債券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包含但不限于信息獲取方式的便捷性、具體程度、真實性等)將影響綠色債券及環境風險在公眾間的接受度和影響力,這將決定綠色債券市場未來成熟發展的速度,還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整個金融市場的環境風險管理能力、系統性風險應對能力是否能夠提高。以碳中和背景下創新推出的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Sustainability Linked Bond,SLB)為例,為了提升社會產業的綠色發展轉型效率,SLB參照ESG指標將利率等優惠與投向企業/項目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風險管控進行掛鉤并作定期考核。




    三、區塊鏈助力綠色債券發展的機遇




    (一)綠債市場標準進一步統一

    項目支持標準是綠色債券市場發展的基石,標準的融通是有效將高新科技引入和應用的前提。2020年4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改委、中國證監會結合碳中和背景下新發展需求印發《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對綠色債券的界定進行了明確規范,對推進我國綠色債券市場標準統一工作具有重要意義。綠色債券標準的進一步明確細化是推動綠債市場改良和創新的“強心劑”,為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綠色債券的研究與實踐創造了更有利的發展條件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區塊鏈標準化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區塊鏈技術應用板塊眾多,從基礎應用、智能合約、治理監管、安全驗證等標準均有所不同,在充滿多維度發展機遇的同時,缺乏標準體系建設的新興技術面臨的更多是多元化的風險。區塊鏈的標準化體系建設的意義一是可規范和引導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與應用場景的聯通,防范風險于未然;二是可獲取更多的國際合作機會,以技術優勢賦能相關產品的開發。

    在國際和國內,區塊鏈標準化工作都取得了重大進展。國際上,主要有ITU、ISO和IEEE三個主要國際標準化組織,它們共發布區塊鏈/分布式賬本技術相關標準23項。在國內,根據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發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12月,我國已發布區塊鏈或分布式賬本技術行業標準3項、省級地方標準5項、團體標準34項。

    圖4 國內區塊鏈相關標準發布年份分布

    數據來源: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


    圖5 工信部擬定區塊鏈標準體系框架


    (三)非金融機構綠債發行比例顯著上升

    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9部門于2019年年初聯合印發的《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行動計劃》中明確鼓勵有條件的非金融企業和金融機構發行綠色債券,推進環境修復和生態保護的實踐,體現出對非金融機構發行綠債的大力支持。在2018年和2019年,非金融機構發行人分別發行了777.99和1602.13億元的綠色債券,分別占2018年和2019年發債總額的37.6%、65.7%,增幅達 74.73%。

    值得注意的是,非金融機構主要是發行綠色公司債、綠色企業債以及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的企業和公司,相比有豐富債券發行經驗和資本的金融機構,這些經驗相對缺乏的非金融機構發債主體需要一種更高效簡潔低成本的綠色債券發行與管理模式,區塊鏈與綠色債券發行管理相結合的技術模式將是滿足非金融機構綠債發行需求的有效解決方案。





    四、將區塊鏈應用于綠色債券的具體優化效果




    區塊鏈在綠色債券方面的應用一方面可有效提升債券發行及存續期管理效率,降低發行和運營成本;另一方面可有針對性地解決綠色債券非結構化數據獲取困難的問題,并提高數據披露的質量,從而有效助力綠色債券的發展。


    (一) 降低綠色債券發行和管理成本

    發行綠色債券的材料審核流程比普通債券更為繁復,涉及到的中間機構更多,且第三方認證需企業自行付費完成,增加了發行成本和資金投入綠色項目的時間。區塊鏈的實踐應用如智能合約可以自動執行債券的發行,將復雜的業務處理流程自動化,減少人工干預,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時提升信息的公正性和客觀性。匯豐銀行發布的《Blockchain:gateway for sustainability linked bonds》顯示,如果將區塊鏈應用于綠色債券發行的各個流程,其發性成本將降低近十倍。

    表1 普通綠債和區塊鏈綠債成本比較

    綠色債券相關流程(USD)

    標準流程

    區塊鏈自動化

    組織、定價、風險評級

    1,000,000

    20,000

    法律審查

    100,000

    40,000

    匹配投資者

    500,000

    n/a

    內部審核和綠色歸類

    50,000

    20,000

    第三方驗證和綠色基準化分析

    50,000

    5,000

    注冊和發行

    15,000

    n/a (假設在區塊鏈交易所出售)

    銷售傭金

    1,500,000

    40,000

    結算支付

    84,000(機會成本)

    0

    管理

    350,000

    2,000

    數據收集

    1,200,000

    350,000 (包括IoT設備)

    數據整合

    400,000

    115,000

    披露與報告

    1,200,000

    100,000

    總計

    6,449,000

    692,000

    數據來源:匯豐銀行,《區塊鏈:可持續發債相關債券的改良手段》


    (二)通過信息的有效歸集與整理,提高發行和管理效率

    綠色債券區別于傳統債券最大的特點就是相關數據指標具有綠色及可持續發展屬性,如SLB的關聯性指標便是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掛鉤;評估考核SDGs績效是否達成常為多項定性與定量指標的綜合考量,涉及到非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的來源和歸集具有多元化和難以直接量化對比的特點。因此,以區塊鏈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的應用可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一是及時獲取各渠道信息,一定程度上解決生態環境及排放物數據獲取效率低下的問題;二是以技術手段進行數據規整、分類與分析,將非結構化數據有效轉化,提升數據管理的有效性。


    (三)提升綠色債券環境與社會效益的透明度,增加投資者信心

    區塊鏈的“存證”,即數據一經上鏈就不可篡改的特點,提高了數據的可靠性和透明度。在以往,投資者很難充分認識到綠色債券的綠色屬性,而依靠區塊鏈,綠色債券便可向投資者有效傳遞其環境及社會效益,增加投資者的信心,從而使投資者享受可持續發展投資帶來的資本收益。除此之外,區塊鏈還可加速結構化綠色債券的發展,以數字化的方式對指標進行追蹤并映射到浮動利率的調整、披露等操作。區塊鏈與綠色債券的結合能以公開透明的數據追蹤和環境效益信息披露增強投資者信心,并以收益回報深化其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四)提高企業綠債發行的可行性

    綠色債券在發行、管理和信息披露方面都有著更為嚴苛的標準,尤其是對環境及社會方面的績效評估與披露在數據獲取和方法學計量等均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市場中部分企業對發行綠色債券“望而卻步”。在區塊鏈逐步完善的標準體系建設及綠色債券領域的成熟運用基礎上,可以高效推進數據整合、轉化、評估、信息披露。一方面,企業發行綠色債券的難度降低,將激勵更多的企業以發行綠色債券進行綠色轉型;另一方面,信息的公正客觀和透明也將提升投資者對其的投資信心,進而推動整個機制的良性發展。


    (五)有利于實時追蹤和審計,提高披露質量和監管效率

    綠色債券在信息披露、材料審核和評估認證等方面的要求高于普通債券,且對于募集資金使用情況、環境效益以及存續期的信息披露有額外要求,使用區塊鏈技術后,鏈上信息可以根據需要自動生成具有公信力的報告和統計,為交易后的審計提供便利。另外,區塊鏈的全網記錄和自信任機制能降低監管數據核實的工作量,有效提高監管效率,避免“信息暗箱”和“擺鐘式”監管,有利于日后對債券發行過程進行追溯查證。





    五、區塊鏈在債券市場的應用與實踐





    案例1:西班牙第二大銀行BBVA簽發了第一支利用區塊鏈平臺構建的結構性綠色債券

    2019年2月,西班牙第二大銀行-西班牙對外銀行(Banco Bilbao Vizcaya Argentaria,BBVA)創新性地推出了第一個基于區塊鏈結構的綠色債券平臺,并與西班牙保險公司MAPFRE達成交易,以3500萬歐元(約4000萬美元)資金投入,5年歐元掉期利率資助為期6年的可持續發展項目。

    BBVA一方面在區塊鏈平臺中聯通國際知名保障服務與風險管理公司DNV綠色項目認證體系對項目予以篩選、認證與評估;另一方面利用區塊鏈平臺以數字化方式對談判、發行等流程進行標準化,提升運作效率的同時有效降低債券發行和管理成本。此外,同平臺的保證協議具有標準化下的一致性,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橫縱可比的材料支持和和更高的靈活性。


    案例2:中國銀行推出國內首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債券發行系統,并成功運用于中行200億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的發行。

    2019年12月4日,中國銀行公告稱在境內完成了2019年第一期200億元小型微型企業貸款專項金融債券發行定價,募集資金專項用于發放小微企業貸款。此次債券為2年期固定利率品種,最終票面利率3.25%,認購倍數約2.7倍。在這次發行中,中行同步使用了自主研發的區塊鏈債券發行系統。

    該系統是境內首個采用區塊鏈技術提供債券發行服務的線上集中業務處理平臺,旨在基于分布式存儲、點對點傳輸、加密算法、共識機制等技術完成債券的發行和管理,具有靈活、可擴展、高度集成、信息共享的特點。


    對該系統運作的主要環節分析如下:

    流程

    主要內容

    提升亮點

    頒發CA (Certificate Authority) 證書

    債券發行參與主體(包括發行人、承銷商、投資者)在系統注冊過程中,自動獲取區塊鏈CA證書,內含公鑰和私鑰,用于數字簽名認證及信息加密傳輸。

    數據標準化錄入與生成,提升流程和管理效率;

    公鑰和私鑰相結合,保證信息具有公正的同時具有一定的保密性。

    鏈上組建承銷團

    發行人指定簿記管理人、簿記管理人組建承銷團時,系統將使用各參與主體的CA證書逐個完成區塊鏈層的組團簽名認證。

    信息不可篡改的特點提高認證過程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在區塊鏈上完成協議簽署認證,提高了協議簽署效率;

    參與機構可以共同編輯智能合約,減少了參與機構間摩擦,降低機構間的溝通成本。

    鏈上存證

    債券發行過程中,系統分步在不同時間點通過智能合約自動將關鍵信息上鏈存儲,包括債券詳情、公告文件、配售結果等。系統用戶可查看各步上鏈信息的區塊鏈交易ID、區塊哈希值和區塊編號。

    上鏈信息實時在全網廣播,供所有參與主體查詢參考,降低了債券發行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風險。

    中行此次綠色債券區塊鏈系統的構建為國內將區塊鏈與債券結合探路,也為將區塊鏈與綠色債券結合的進一步研究與實踐創造了可能性。




    六、區塊鏈助力綠色債券發展的建議





    (一)學習利用國外先進經驗,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目前,國外已出現大量將區塊鏈應用于債券發行和管理的市場實踐與研究,國內也已有初步將區塊鏈應用于傳統債券的探索。因此,在我國“雙碳”目標大力推動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的背景下,積極借鑒國際“區塊鏈+綠色債券”經驗,學習和運用國外先進經驗將為國內在此領域的研究與實踐起到催化作用,以科技賦能實行實時追蹤綠債的環境和社會效益、減排降碳成效等情況,及時參照國際“碳中和”線路和進程數據進行修正和調整。此外,綠色債券的區塊鏈應用也可作為推廣路徑和媒介,聯通海內外綠色債券市場、延展綠色金融市場的合作研究與創新等。


    (二)以科技推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深化發展

    自2017年至今,我國已建立六省九地“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以試驗區為開端在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票據等創新產品和市場均發展迅速,尤其是綠色債券在適配地區產業可持續發展領域有諸多首創性的嘗試。新興科技的應用是賦能綠色金融產品創新的原動力,我國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在意識、產品和市場規模已經發展到有一定代表性的現下亟需充分調動諸如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嵌入與應用,從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標準化等路徑進一步擴充市場規模。并以領先的標準化“科技+”流程管理和市場實踐經驗,向其他地區延伸推廣。


    (三)加強綠色債券及區塊鏈技術的標準化設計

    一方面,當前國內外綠色債券標準認定尚未統一,且其中對于相關環境及社會效益的評估方法、成效和達成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另一方面,區塊鏈在不同領域應用標準還在推進、探索與構建中。因此,我國可在推進區塊鏈領域研究和綠色金融發展的過程,有針對性的強調二者的結合,以領先區塊鏈的標準體系建設一是實現綠色債券的市場進一步推進,二是依此為通道實現我國綠色金融國際市場的進一步深化,三是以標準化設計和體系構建作為國際區塊鏈綠色債券標準體系的領導者。


    (四)加強市場能力建設,提升參與方認知水平

    現階段,綠色金融與區塊鏈的研究與實踐應用都處于探索和早期實踐階段,且其中存在理論研究與實務諸多跨領域學科的壁壘和痛點需要攻克。因此,從制度和宏觀規劃推進而言,綠色金融的下一步深化和創新不僅需繼續強調生態自然等領域的跨學科研究,還繼續融入新興科學的技術加持,以應用為導向進行研究探索。對于高校而言,可基于各學科前瞻的研究現狀延伸課程設置,從專業研究能力積累和人才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引導為“區塊鏈+綠色債券”發展奠定基礎。對于金融機構而言,一是需有意識定向吸納相關領域人才,并基于市場應用在前段融通跨專業學科的實踐;二是對既有人才予以多領域專業培訓和創新空間,推動“區塊鏈+綠色債券/金融”的“互聯網式”發展;三是基于研究向市場推行“區塊鏈+綠色債券/金融”創新產品,以市場需求反向推動專業研究機構等對融通區塊鏈綠色債券/金融的重視、引起公眾對區塊鏈推動可持續發展實際應用的認知。




    參考文獻:

    [1]工信部,2021,《關于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1965550008670348&wfr=spider&for=pc>

    [2] 賽迪智庫,2021,《2020-2021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白皮書》,

    <http://www.199it.com/archives/1246714.html>

    [3] 賽迪智庫,2021,《區塊鏈+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

    <http://www.ccidgroup.com/info/1105/32882.htm>

    [4] 史英哲、云祉婷,2020年,中國金融出版社,《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發展報告(2020年)》

    [5] 零壹財經,2020,《中國區塊鏈標準藍皮書(2020)》,

    <http://iof.hexun.com/2020-12-29/202720436.html>

    [6] 姚前,2021,《基于區塊鏈的債券市場基礎設施建設》,

    <http://bond.hexun.com/2021-04-08/203367539.html>

    [7] 電子發燒友,2019,《區塊鏈在債券市場的應用有哪些》,

    <http://www.elecfans.com/blockchain/960032.html>

    [8] 鄒瀾,2020,《區塊鏈如何解決債券市場目前問題》,

    <http://blockchain.hexun.com/2020-01-13/199948307.html>

    [9] BBVA, 2019, “Blockchain” set to shape future of green bonds,

    <https://www.bbva.com/en/blockchain-set-to-shape-future-of-green-bonds/>

    [10] HSBC, 2019, Blockchain- Gateway for sustainability linked bonds,

    <https://www.sustainablefinance.hsbc.com/mobilising-finance/blockchain-gateway-for-sustainability-linked-bonds>

    [11] 金色財經,2019,《中國銀行推出國內首個區塊鏈債券發行系統》,

    <https://www.jinse.com/blockchain/546281.html>

    [12] 中新經緯,2021,《央行:推動六省(區)九地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5830899531692093&wfr=spider&for=pc>

    作者:

    鄧潔琳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研究員,長三角綠色價值投資研究院研究員

    鄒時雨 長三角綠色價值投資研究院科研助理

    施懿宸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副院長,長三角綠色價值投資研究院院長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