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央行
數字貨幣領域具有一定的先行優勢,但數字人民幣的推廣和應用仍面臨一些挑戰。
一是發行運營面臨挑戰。數字人民幣的實質是由央行授權的商業銀行以超額存款準備金作為100%發行基金發行的數字形態的法幣。未來,央行發行數字人民幣到底是行政主導還是市場主導?商業銀行需按照央行要求構建安全可靠的數字貨幣賬戶和錢包系統,大型國有商業銀行之外的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等是否具備這樣的
金融科技實力?從數字錢包App到商家POS機等支付終端研發、升級的成本如何分擔和控制?目前這些問題還有待解決。
二是技術路徑面臨挑戰。
區塊鏈是與數字貨幣伴生的一項技術,也是全球數字貨幣應用的主流技術,但
區塊鏈技術本身存在去中心化、安全和高性能的“不可能三角”。因此在技術路線上,各國的央行數字貨幣也須在物理性能、去中心化程度與推出時間之間做出取舍。中國的數字人民幣采取“中心化管理、雙層運營” 的發行路線,在推出時間上占優,但在第一層(央行層)就不得不采用中心化模式。從目前各國央行推出的央行數字貨幣技術路線來看,美國、英國等多數西方國家傾向于基于分布式賬本推出央行數字貨幣。此外,數字人民幣采用“賬戶松耦合模式”,這意味著數字人民幣與第三方支付依托存款賬戶的緊耦合模式不同,二者的技術兼容性有待論證。
三是推廣應用面臨挑戰。E-CNY白皮書將數字幣定位為“可靠穩健、快速高效、持續創新、開放競爭的金融基礎設施”,這一定位可謂任重而道遠。目前,數字人民幣的試點主要以“紅包”形式投放,起到了一定的示范推廣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數字人民幣“紅包”的消費場景和時限均較為嚴苛,與居民銀行存款無法正常兌換,且“不能轉給他人”。從某種意義上說,數字人民幣“紅包”目前只是央行數字貨幣的預熱版本。目前中國民眾基于電子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工具(如微信或支付寶)的支付習慣根深蒂固,加上目前數字人民幣不計利息,其吸引力可能大打折扣。
四是風險管控面臨挑戰。首先是信息泄露的風險管控問題,民眾在許多小額、分散、涉及自身隱私的零售消費領域有著較強的匿名支付需求,E-CNY白皮書提出了數字人民幣“小額匿名、大額依法可溯”的原則,未來亟待防范數字人民幣交易信息的泄露問題,嚴格落實信息安全及隱私保護管理。其次是金融脫媒的風險管控問題,數字人民幣的大量投放可能會擠出現金,并降低商業銀行存款規模的穩定性,引致金融脫媒問題。再次是沖擊貨幣政策的風險管控問題,例如,數字貨幣的發行還考驗央行的信用管理能力,在利率下行的預期下民眾傾向于將銀行存款轉化為數字現金以規避風險,造成貨幣乘數下降進而影響金融全局的流動性。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