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一個不依靠任何政府組織信用的貨幣,成為了全球通用貨幣。這背后,是
區塊鏈的強大魅力。
最簡單、最通俗來說,
區塊鏈技術就是人人記賬,或者分布式賬本。在互聯網時代,每個系統背后都有數據庫,這個數據庫可以看作是一個大的賬本,以往都是維護系統的人負責管理數據庫,記錄用戶的行為,也就是記賬,而區塊鏈“去中心化”,它讓系統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參與其中,不僅人人記賬,而且通過鏈接,人人都能擁有完整的賬本。
區塊鏈實質上是一種集體式記錄方式。特別之處在于它別出心裁地采用一組技術,實現了記錄結果的真實可信,難以毀壞也無法篡改。
張孝榮說,一是人人都有權記錄,并且互相認證以辨真假,這叫共識機制;二是人人都無法篡改記錄,因為有密碼學簽名;三是人人都有副本,所以即使有的賬本損壞了,整體也不受影響,這叫分布式存儲。通過這種方式記錄下的信息以區塊方式按照時間鏈條呈現,所以叫做區塊鏈。
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繼蒸汽機、電力、互聯網之后的顛覆性創新。如果說蒸汽機和電力解放了生產力,互聯網改變了信息傳遞的方式,那么區塊鏈作為構造信任的機器,將可能改變價值傳遞方式。
例如在
金融領域,金融機構特別是跨境金融機構間的對賬、清算、結算的成本一直很高,還有復雜的手工流程,而區塊鏈技術具有數據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其應用有助于降低金融機構間的對賬成本及爭議解決的成本,能顯著提高支付業務的處理速度及效率,還使小額跨境支付成為可能。
此外,根據中國工業與信息化部發布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區塊鏈的應用已延伸到醫療健康、教育、慈善
公益、社會管理等多個領域。拿文化產業來看,復制成本低、維權成本高、舉證困難等使得知識產權保護一直是行業痛點。有了區塊鏈,文化產品的生產、傳播、交易等記錄真實透明、可信可查,問題迎刃而解。
財訊傳媒集團首席戰略官向本報記者表示,在技術推廣上,區塊鏈不存在太大的壁壘,這在全球的比特幣實踐中已經得到證實,其主要阻力還是來自觀念和施行上的障礙。
一方面,社會對于區塊鏈中的‘裸露’狀態可能會很介意。區塊鏈為商業社會構建了一個‘天網’,公司的經濟活動全部被記錄,也就沒有任何秘密可言,這樣一些商業策略在區塊鏈之下很可能無法實施。
另一方面,現在的法律體系滯后于信息技術的發展,新興的區塊鏈技術如何置于法律的監管之下是需要進行研究的。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