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和實體經濟的結合一直是行業最關心的話題之一,這也直接影響到
區塊鏈技術的未來。
盤和林向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區塊鏈技術未來有廣闊的拓展前景,當前,需要把握好區塊鏈使用場景,將區塊鏈技術和現實場景結合起來。區塊鏈技術的目標是建立互信,所以未來,許多需要建立互信的領域都可以推進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目前來看,在區塊鏈的產業應用這一領域,
深圳等城市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區塊鏈電子票據擁有防篡改、可追溯等優勢,能實現票據從開具到報銷的全流程可信。近年來,深圳在探索區塊鏈電子票據領域的省市中表現突出。數據顯示,深圳區塊鏈電子發票系統目前累計開票超 5000 萬張,日均開票超 12 萬張,累計開票金額超 650 億元,已覆蓋批發零售、酒店
餐飲、港口交通、房地產、互聯網、醫療等百余行業。
去年 9 月,深圳市龍華區政府聯合騰訊云發布了全國首個 " 產業
區塊鏈應用示范清單 ",涵蓋城市建設、社會治理、產業發展等方面的 12 個落地場景。隨后,龍華區又聯合騰訊云舉辦了區塊鏈加速器全國產業對接會,引進了一批全國優秀區塊鏈企業進駐龍華,首批 14 家區塊鏈加速器企業落地。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長安坦言,整體而言,目前區塊鏈技術大多仍停留在研究和實驗的階段,真正大規模應用到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案例并不多。除了技術本身外,資金和人才方面的短缺也是制約區塊鏈產業發展的瓶頸。
《海南區塊鏈產業發展白皮書(2021)》就曾提到海南區塊鏈企業所面臨的挑戰:缺乏專業人才占比 35%、技術性困難占比 26%、缺少資金支持占比 22%、需要政策加大支持占比 8%、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占比 6% 和其他占比 3%。
業內專家分析稱,區塊鏈技術要實現技術突破和產業化、規模化發展,離不開相關政策和各類資本市場的資金支持。從各地發布的區塊鏈發展政策來看,推動產業化應用均被放在了重要位置。在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一側,各地會結合自身的發展和特色產業去拓展。
武漢市提出,力爭三年內形成 100 個以上商業化示范項目,重點圍繞區塊鏈在政務服務、
供應鏈金融、司法存證、產品溯源、醫療健康、信用體系六大領域的應用;推進 " 揭榜掛帥 ",每年發布 10 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重點任務,對揭榜后經考核認定實施成功的,每家獎勵 200 萬元。
云南省提出,要將區塊鏈技術與 " 數字政府 " 建設緊密結合,支持省直有關部門采用區塊鏈解決方案。積極推動區塊鏈技術在數據共享、社會信用、電子證照、版權保護、司法存證、財政票據、電子發票等領域的應用。
盤和林表示," 區塊鏈技術目前還缺少應用落地,國內鮮有有號召力的區塊鏈平臺,創新機制還有待打通。未來,區塊鏈技術要實現大規模應用,關鍵是要拓展應用場景,盡快實現商業化落地。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