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始啟用
區塊鏈平臺,用來監視不久前社會上的矯正人員。被監視的人要帶上“智能手環”。他們的走動情況能被區塊鏈平臺記錄下來。如果一個人離開被允許的活動范圍,護法機構就能接受有關信號。
在
廣東省對被稱為“社矯鏈”的區塊鏈平臺進行了測試。世界上以前有過利用手環監視人們地理位置的做法,如果后者被提前從獄中釋放但還受到一定限制。然而
區塊鏈技術可以保證實時監控和紀錄被監視人的所有走動情況。暫時還沒有透露該項目的技術細節,但似乎手環不僅能提交區塊鏈中的地理位置數據,還能同互聯網兼容,也就是說,基于地理位置數據的裝置,還能提供有關一個人行為模式的其他數據。之后根據對這些數據的分析,就能給這些矯正人員的可信賴度進行排名。人民網援引禪城區委政法委副書記、區司法局局長梁梓熙的話報道稱,如果一個人完成哪怕是不大的違反行為,例如,闖紅燈或者違規穿越馬路,他的排名都會下降。如果一個人做一些有益于社會的工作,例如,幫助老人做家務,那么他的排名就會提高。
不過正如專家們指出的那樣,這種用于監視風險人群的智能區塊鏈平臺有其優缺點。一方面,區塊鏈能確保安全和公平。也就是說,被監視人的數據,首先,能被可靠保存,通過加密難以被泄露。其次,盡管區塊鏈可靠,也不能排除會出現技術故障,深資媒體人鄭挺穎認為。
他說:“即便出現系統故障,信息中心應該會有相關記錄。而且這項技術之所以能夠應用到該領域,說明技術本身發展得比較成熟。其次,我認為,這項技術值得考量的關鍵環節是被監控人員所佩戴的智能手環。如何才能保證手環不會被其他人冒用?如何進行身份識別?要知道血壓、體重、心率等等都可以被冒用。所以真正的風險點還是在于身份識別。如果僅僅讓矯正人員佩戴智能手環,會不會由此留下了造假的空間和隱患?這是值得研發人員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當然,乍一看,新項目似乎主要針對監視者和被監視者。一個人可以指望被評價的公正性,避免出現執法部門濫用職權現象。而監察部門也能更有效地工作。它們無需親自去定期調查被監視者的情況。由此可以節省物質和人力資源。與此同時,因不斷有數字控制,不禁產生一個問題:網絡監控不會過于干預人們的私生活嗎?這不會侵犯他們的權利嗎?問題目前當然還得不到解決,它需要細致的法律分析,制定相應法律,這位中國專家認為。鄭挺穎認為,最初區塊鏈監視平臺的應用應當以自愿為原則,需要得到被監視人的同意。
他接著說:“這些社會矯正人員的情況包括被判處管制、被宣告緩刑、被裁定假釋、被暫予和被剝奪政治權利監外執行,他們的隱私可能會和普通公民的隱私權有些區別,在法律層面會有不同層次的界定,這其中涉及法學問題,其中的邊界到底在哪里,還需要法學研究者和科技工作者進行交流探討,進一步明確到底哪些信息是必須采集的,哪些信息是不必要搜集的。此外,我有一個建議,這套系統如果繼續推廣,可以讓這些社會矯正人員自行決定,是選擇傳統方式,還是接受這種‘區塊鏈+社區矯正’的新模式,畢竟他們不是實驗室里的動物,如果擁有足夠的選擇權,那么這件事情就會更容易讓人接受一些。”
目前該系統僅在廣東進行了測試。如果試驗成功,有可能在全國推廣,這位中國專家指出。他說,不管怎樣,這是管控領域的重大技術突破。系統的研制者認為,它有利于社會。禪城區委政法委副書記、區司法局局長梁梓熙指出,一旦排名下降,人們在獲得貸款、落戶、出國等時將遇到諸多問題。可見,該系統有助于幫助人們盡快適應正常的社會生活,能讓過去的犯罪分子不僅不會再潛逃,而且甚至都不會產生潛逃的念頭。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