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曉賢
碳中和不是一件新鮮事。
早在1997年就被提出,于2006年被《新牛津美國字典》評為當年年度詞匯。“碳”即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負相抵。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被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這就是所謂的“碳中和”。
2021年3月5日的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讓“碳中和”進入到廣大民眾的視野。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節約用水用電,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的口號也已經深入人心。當進入21世紀,中國科技互聯網企業崛起后,相比于重工業工廠,沒有煙囪的科技互聯網企業天生自帶的“環保”屬性,讓人們忽視掉了它其實也是一個“排碳巨獸”。
國際環境保護組織綠色和平與華北電力大學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數據中心總用電量為1,609億千瓦時,約占中國全社會用電量的2%,碳排放達到9,855萬噸。預計到2023年,中國數據中心碳排放總量將達到1.63億噸。
值得欣慰的是,一些企業很早就已經意識到了數據中心和自身辦公消耗的大量電力的問題。華為的東莞南方工廠,于2012年便建成并網園區光伏電站。并于2015年、2017年分別在杭州研究所、南京研究建成并網園區光伏電站,三個項目的發電總容量為19.35兆瓦。大比例使用可再生能源是被普遍認可的實現碳中和的必要途徑。
從全球范圍來看,Google、Apple、Facebook等多家國際科技企業引領100%可再生能源的潮流,而中國科技企業也已經作為表率行動起來。
綠色和平在2021年4月21日發布《綠色云端2021》報告。根據報告,在節能降耗方面,報告評估的22家知名互聯網科技企業當中,86%的企業采取了數據中心相關節能減碳以及能源再利用措施,包括建筑節能、信息系統節能、空調制冷系統節能、供配電系統節能、照明系統節能等。
這些中國頂級的科技互聯網企業都使用了哪些技術手段來實現節能減排?他們又做的怎么樣?我們通過下面的一張圖來看一看。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