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針對近期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活動抬頭的情況,中國互聯網
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聯合發布公告,要求會員機構不得開展虛擬貨幣交易兌換以及其他相關金融業務,堅決抵制虛擬貨幣相關非法金融活動,不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賬戶和支付結算、宣傳展示等服務,同時提示社會公眾加強風險防范意識,不要參與虛擬貨幣相關交易炒作活動,謹防個人資金受損。
同日,
內蒙古自治區能耗雙控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印發《關于設立虛擬貨幣“挖礦”企業舉報平臺的公告》。公告明確,全面清理關停虛擬貨幣“挖礦”項目。
OKex研究院首席研究員William指出,目前我國
比特幣挖礦行業主要分布在兩大區域:以水電為主的西南地區和以火電為主的西北、北部地區。比特幣礦機消耗巨大電能,并且隨著全網算力的提升,比特幣的總耗電量只會越來越高。如果國內全面禁止比特幣挖礦活動之后,比特幣礦業會向全球其他電價較低的地區(如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加拿大等國)轉移。
有業內人士提醒,炒作虛擬貨幣至少存在三大風險:一是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和金融產品有本質區別,沒有實際價值支撐,同時也沒有主權信用和商業信用,價格很容易被操縱,出現暴漲暴跌;二是就比特幣而言,境內當前已沒有比特幣交易場所,“翻墻”在境外購買比特幣沒有消費者保護措施,投資者受到損失只能自負;三是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容易受到“馬斯克式”的炒作,投資者在短時間內被“割韭菜”,從而蒙受巨大經濟和財產損失。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