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海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海南省大數據管理局、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海南省
農業農村廳等十廳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公布海南省實施
區塊鏈應用示范揭榜工程活動揭榜名單的通知》。
其中利用
區塊鏈技術,實現各參與機構之間的信任共享,對生豬養殖、屠宰、分割及現代物流、營銷過程的信息進行整合并寫入區塊鏈的方案引發關注。區塊鏈以其具有不可篡改、公開透明、可追溯的優勢,將增強地方消費者對豬肉農產品的信任度,提升豬肉農產品的質量和品牌競爭力,精細到一物一碼的全流程正品追溯。
區塊鏈養豬成熱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全國農產品商務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數據,多省豬肉價格已經跌至2020年以來最低水平,包括京、津、冀以及
山西、
內蒙古、
上海、
山東等地最低價格達到26.75元/斤,自2020年9月以來,國內豬價便進入了下降通道,盡管春節前豬價出現短暫回升,但整體上來看,豬肉價格持續下跌。
此前豬肉價格高漲推動了更多的養豬場養豬,導致市場目前供過于求,加上豬肉替代品增多等,比如冷凍牛肉的價格降低,本輪豬周期紅利似乎已經消失,提高豬肉質量是養豬場穿越豬價周期非常重要的解決方案之一。
上海分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分布科技(下稱“分布科技”)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共同參與的《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生豬肉品質量全鏈條監控平臺》成功入選海南省實施
區塊鏈應用示范揭榜工程“農業領域”方案,為生豬養殖長遠發展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
分布科技CEO達鴻飛向華夏時報
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分析,數字化浪潮離不開以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和信息基礎設施的支撐。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依托現有資源建設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加快
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
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智慧氣象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在農業產業環節中,區塊鏈數據不可偽造篡改、智能合約、穩定可靠等技術特征,可以應用于農產品質量溯源、實現安全監管和生鮮冷鏈
供應鏈管理,降低產品損耗等場景。
華夏時報金融研究院研究員了解到,區塊鏈技術的農業溯源系統與過去相比,有更明顯的優勢,例如打通了信息壁壘,保障了數據的穩定、安全、透明,方便對數據的及時掌握,改良了技術、提高了效率的同時還提供了讓各方信息進行互動的網絡平臺等。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