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
區塊鏈技術讓改善垃圾處理的創新方法成為可能,不過這其中大多關注的都是現有的廢棄物,沒有考慮到“從商品到廢棄物”,這一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
澳洲線上媒體The Conversation分析指出,我們也需要思考如何讓制造產品的企業和
供應鏈中的其他公司承擔起責任,這樣才會有一個負責任的產品生命周期。我們需要引入標準,并對違反標準的人或企業進行有力的懲罰。至于要如何找出違規者,
區塊鏈技術就可以派上用場。
當一個商品每經轉手,像是被售出,被隨意棄置在路邊,以及到達垃圾處理場,這每個過程都可以被視作一筆“交易”(transaction),并會根據時間串行記錄在區塊鏈的區塊(block)上,而這只要通過掃商品上所印制的QR Code就可以完成。如果一個礦泉水瓶被丟在海灘,或被垃圾處理單位棄置于農田中,區塊鏈這時就可以提供所記錄到的數字路徑,識別出誰該負責。不過,在哪些狀況中誰要負起多少責任,則需依賴各國政府的法規決定。
對于垃圾廢棄物處理這類全球性的問題,區塊鏈是幫助人們跳出框架尋找解決方案的一大助力。現在也已經看到許多創新的嘗試,在解決問題時讓多方都能受益,預期這項科技應用在垃圾處理問題甚至在更廣泛的環保議題上,未來還有更大的潛力,與此同時,環境法規也必須跟得上科技的腳步。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