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上長期積累的
低碳行為記錄能更快、更廣泛地應用于各類明確的體系標準
評級與數字型描述,令企業從容適應信貸結構調整,或者進行上市信息披露。目前國內
碳交易、碳中和債券的發展剛剛起步,正在逐步建立監管和發行標準。預計截至碳達峰的2030年,預計中國每年將需要3到4萬億人民幣的綠色投資,而綠色債券是支持所需投資的理想融資工具。企業可以基于
區塊鏈追溯的
碳排放數據和歷史交易信息,更便捷地接入第三方認證或審計服務,進行碳排放權認證、額度計量等,獲得綠色債券發放資質。
基于區塊鏈的碳交易平臺呼聲日益高漲,機構表示該技術能幫助碳資產的開發、交易、配額拍賣等流程實現可信任與自組織。預計到2030年,碳排放累計交易額或將超過1000億元。而
區塊鏈技術在全球碳交易的市場規模會迎來萬億美元的突破。擁有原生鏈上碳數據的企業或將掌握更多主動權。
區塊鏈+第三方服務的模式在可持續領域的應用已有不少成功案例,比如H&M旗下品牌的可持續產品區塊鏈追溯案例、比亞迪汽車加入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低碳生態等,穿透
供應鏈追溯、生產認證、數據呈現、價值閉環層面落實低碳減排,或許能為企業提供思考方向。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