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仿佛是一巨大的“冰蓋”,需要一定的“暖流”才能使其完全融化并流通開去。所謂的“冰蓋”是指巨額的比特幣存量盤;所謂的“暖”是指交易價格的攀高,所謂的“流”是指銀行法幣的買盤。起決定作用的是,以銀行貨幣支付的買盤量。買盤夠大,存量盤才會漸次套現,價格夠高,買盤才會維持住。比特幣交易本是一個買方市場,但是,賣方的“耐心”或“團結”才是一個值得玩味與研究的現象。
一定是受到某種共同因素的作用,才使得巨量持有者之間自覺不自覺地保持著“默契”。根本來說,他們缺乏足夠的變現壓力,或許反而存在套現的風險……因此,即便價格一路攀高,也沒有出現爭相套現離場的局面。在市場交易結構方面,既有的比特幣交易體系也更傾向于維系住高頻、高換手率、高波動率,而又有限容量的交易局面,因為市場的極速擴容交易往往意味著相應的回縮。
現而今,沒有任何一個資產市場呈現出類似于比特幣市場交易的狀況,也就是說,沒有任何一個資產交易市場經歷了如此劇烈的價格波動和飆升而不出現市場危機的。換言之,比特幣資產交易危機只能出現在一個方向上,就是巨額存量的拋盤套現的漫壓,一旦出現,根本不會有充足的銀行貨幣接盤。
然而,當價格不斷走高,拋壓就會持續強化,特別是機構持有者增多后,其將放大高頻交易量,增加波動性,這無疑增加了交易市場的脆弱性。緩解這種脆弱性的有效途徑在于,擴大比特幣的支付功能,諸如以比特幣購買特斯拉,以及聯通信用卡消費支出等。然而,這只是緩解,亦即起到了部分分流的作用,并非是在源頭上有效地加以克服。如果考慮到比特幣因價格高企而出現的拆細安排,情況恐將更為復雜。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