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交易費用較高
以信用證為例,其費用名目眾多且都收費不低,一般包括通知費、操作費、快遞費、改證費、電報費及付款手續費等。以專業機構支付為例,不同機構會收取不同的付款費用,其中使用較為廣泛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其支付業務多為小額支付,相對信用證和電匯而言,其手續費較少,但依然需收取支付款項的1‰左右
2. 時間與安全性不能兼顧
現有國際支付方式中,匯款安全性較高的信用證、電匯等支付方式匯款時間較長,而匯款速度較快的第三方機構支付方式安全性較低。如在電匯過程中,多數交易需集中到銀行網絡中完成清算,信用證結算和貨款收取也需耗費極大的時間成本。對于第三方機構支付方式,其每秒交易吞吐量可達百萬級,但沒有太多信用保障,匯款風險也隨之提升。
3.支付風險較高
在國際支付過程中,不僅僅存在付款的信用風險,同時存在網絡的安全風險,尤其是黑客攻擊造成的損失難以規避。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