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至12月26日,
北京總計新增13名新冠肺炎感染者。其中,有4名感染者與冷鏈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有從事冷鏈相關工作的,有銷售冷鮮產品的,也有購買過冷鏈相關食品的。
“從技術角度,冷鏈溯源其實國內外發展水差不多,目前主要是通過
物聯網技術進行原始信息的采集,嚴謹點的,會把采集到的數據上傳到
區塊鏈上,以保證時間和數據的唯一性。”抹鏈科技高級研究員周新健向《鏈新》表示。
周新健認為,目前不光是冷鏈行業的溯源,其實在任何產品的溯源中都會遇到原始數據不真實、不準確的難題。“解決這種問題的方法一般是通過責任到人的‘人治’模式,尚不能完全解決原始數據真實準確性的問題,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制約作用。”
“
區塊鏈技術主要是能夠保證鏈上時間和數據的唯一性,另外由于防篡改機制的存在,可以避免像中心化系統一樣可以對數據進行任意篡改。”周新健向《鏈新》表示,食品溯源包含了原始數據的采集、存儲和查詢三大流程,區塊鏈技術其實只解決了存儲的問題,數據的采集還得依賴物聯網和
人工智能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數據查詢目前主要使用了二維碼和RFID技術,這兩種技術就目前來說可以有很好的查詢效果,但是難防復制。
“目前的技術手段還是很難保證原始數據真實準確性。”周新健認為,比較好的解決方案是“區塊鏈技術+第三方認證”雙軌制,即通過區塊鏈技術保證鏈上數據的真實準確性,通過權威第三方認證對原始數據進行背書,“這種方案雖然仍有人為因素的干擾,但是在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完全成熟之前,也不妨為一種比較有效的解決方案。”
有行業專家認為,相比國外,中國食品溯源路徑存在四大特點:一是中國食品
供應鏈上的節點較多、供應鏈體系不具規模。二是,無論是食品還是藥品,中國呈現出分散式經營的特點,供應商的數據源不同,也缺乏標準。三是,國內外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發達國家的食品藥品監管更細致,中國仍是保障食品藥品安全的監管職能。四是,目前中國尚未建立完善的食品召回機制,一旦食品源頭出現問題,由于貨物轉手次數較多,不利于食品召回。
雖然區塊鏈在食品溯源應用的探索仍處于早期階段,但鑒于產業區塊鏈在中國正處于積極探索的發展階段,而食品安全作為與民生密切相關的領域,必然會使眾多食品與技術行業巨頭在公司內部、行業以及公共食品安全領域進行更多實踐和探索,使得區塊鏈食品安全溯源有望得到更大范圍的探索和研究,為食品安全領域帶來真正的價值。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