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defi挖礦,可以做到年化50%以上的收益率,而本金還幾乎是安全的,而且流動性還特別好,隨時可以撤資,而且資金容量還大,幾百萬進去毫無影響?
這個問題,恐怕不只圈外人難以理解,圈內人不仔細思考恐怕也難以回答。
去年8月份defi火的時候,就流傳著一個段子,礦工在問:是誰在買我挖的空氣幣?而接盤俠則在問:是誰在賣價值幣?
DEFI挖礦的問題,我已經寫過很多,包括DEFI的價值,也已經回答過一些,但是要正面回答這個問題,依然顯的有些不足。
我先介紹一下DEFI挖礦的程序:
礦工,也叫農民,先投入真金白銀,eth,usdt,ht,bnb等,去進行單幣挖礦,挖出一個空氣幣KQB,然后結合KQB跟ETH等,組成LP對,再去挖更多的KQB或者其他的幣。
當然,這只是眾多挖礦模式中的一種,但是也是最普遍的一種,掌握了這種之后,什么合成資產,NFT,lp
token再抵押,借貸等等,也都是觸類旁通,不會構成實質的困難。
而挖礦的收益率,本質上是你投入的本金,和一定時間內挖出的KQB的比值,如果這個KQB無人接盤,那挖出再多也無意義,收益率為0.
由于gas費用的存在,并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實時挖賣提,即挖出KQB之后在第一時間收獲(harvest)并賣掉變成真金白銀,也就是比較硬通貨的eth,usdt等。因此,如果你挖出出KQB不及時賣掉,那就算前期再高的收益率,在歸零之后,總的收益率也還是0.
當然反過來,如果KQB再漲了100倍,那你的最終收益率還會再乘上100,就非常可怕了。
在
幣圈從不缺少賣飛和拿到歸零的例子,就像我之前賣飛60倍的box,但是也拿住了30倍的yfii。
對于礦工而言,他們是無情的挖礦機器,只去挖收益高的項目,一般而言,并不會對項目產生特殊的感情,也就是拿了一段時間之后,基本還是要賣掉的。
但是對于二級市場的接盤俠,他可能預期的就是10倍的收益,愿意拿一定的資金來買這個KQB,與之相對應的,他們就要承擔更大的本金風險。
所以DEFI能玩的起來,說到底是不同的人的風險偏好,資金實力,以及學習能力的不同。
如果地表真是平的,那水不會流動,萬物不會生長,也就是一片死寂。但是地表有高低起伏,于是空氣和水都會流動,在這個循環過程中,生命也就誕生了。
當然,這還沒有回答,就是為什么這些KQB有價值,而不是僅僅是期望于有人接盤?
DEFI的價值,這又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從宏大敘事來說,DEFI意味著
金融體系的解構和重構,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誕生很多新的人與資金的組織形態,就像大象死了,它的尸體會被各種野生動物瓜分,還會被昆蟲吃干凈,最后再輪到微生物來分解,重新參與生命的循環。既然這是一個宏大的生命循環,就必然會有新的王者出現,而自信的人,愿意相信自己的眼光,提前發現未來的巨頭,因此愿意承擔本金損失的風險來接盤。
而從微觀上來看呢,又不一樣,每個項目都有自己的愿意,自己的社區,自己的開發水平,有些項目能成長上千倍,而有些項目則在殘酷的競爭中死亡。也許未來90%的接盤俠都是烈士,但是也會有10%的人成長為未來的新富。
昨天我跟兩個朋友聊了一下午,關于defi的未來,我有很多想法,總體上,我覺得這是一次可以與
btc的誕生相頡頏的金融革命,而且目前,基本到處是藍海,所以我現在幾乎以13年宣傳
比特幣的熱情在推動defi,希望未來能證明我的眼光是正確的。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