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四川省兩會期間,科技創新成為關注熱點。省政協委員、民盟四川省委副主委吳皓帶來一份建議:《關于推進我省
區塊鏈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目前,四川區塊鏈產業位于全國第二方陣前列,但區塊鏈產業發展中還存在產業化能力不足、優質項目流失、政策支持方向不精準等問題。”《建議》提出,要不斷創新應用新模式、探索產業新業態,建議川渝將區塊鏈作為合作抓手,聯合申報國家“區域性
區塊鏈技術應用示范區”,打通“蜀信鏈”和“渝快鏈”,打造成渝一體化的區塊鏈發展和技術創新生態。
位于全國第二方陣前列
四川區塊鏈企業為何被頻頻“掐尖”
《建議》提出,四川省區塊鏈產業位于全國第二方陣前列,是非常有底氣的。具體表現在,不僅擁有電子科大網絡安全研究中心、西南財大中國區塊鏈研究中心等各類研究機構及行業組織,還擁有
成都區塊鏈技術創新與產業基地等特色生態園區,其中包括全國第一個區塊鏈知識產權基地。數據顯示,四川省區塊鏈企業注冊資本過億的有5家,人員規模100以上的企業占比26%。
但同時,四川區塊鏈產業發展中也存在問題。比如,創業團隊缺乏產業思維,缺乏產品規劃、公司運作、市場營銷等方面的人才,也不具備搭建產業鏈、生態鏈平臺的能力。
從區塊鏈創業者角度看,資本支持、政策給力,有助于項目快速推進,但由于缺乏本土資本支持,四川區塊鏈優質項目紛紛流失。吳皓舉例說,
廣東區塊鏈的
聯盟鏈項目,落地獎勵300萬元,公鏈項目則是1000萬元,
武漢則是300萬元補貼。軟銀、紅杉資本、盤古創富等在川接洽“區塊鏈”項目投資,川內知名的區塊鏈企業被頻頻“掐尖”。
同時,四川區塊鏈相關的政策,存在政策支持方向不精準、政府扶持力度有限的問題:區塊鏈急需的是應用場景,需要政府“吃螃蟹”,提供試點示范。“例如,廣州就提出每年開放10個政務場景給區塊鏈。”
吳皓認為,對區塊鏈創新企業而言,給錢不如給“場景”更有用。
建議打通“蜀信鏈”“渝快鏈”
打造成渝一體化的區塊鏈發展和技術創新
站在“十四五”開局,四川區塊鏈產業如何開啟高質量發展?吳皓認為,要選準“區塊鏈+”的突破口,關鍵在于信息產業這一四川萬億級產業上,建議四川重點研發自主可控的區塊鏈節點機,構建安全鏈網和區塊鏈中臺,合力打造區塊鏈基礎平臺底座。在此基礎上,服務上層
區塊鏈應用,并以信息安全、算法算力等節點機的核心作為抓手,推進鏈網協同,區塊鏈新基建生態布局,攻克聯盟鏈高性能、安全隱私、高可用、高可擴展性等核心關鍵技術。
吳皓還建議通過“一企一策”精準培植,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資金、人才、技術、場地等各種問題,盡快形成區塊鏈技術輸出,服務雙循環經濟。
在吳皓看來,區塊鏈產業也是川渝可以攜手的領域,“
重慶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產業政策、產業布局方面走在四川前面,而四川又為重慶輸出了大量的技術支撐,這是兩地合作的現狀。”吳皓建議川渝兩省可將區塊鏈作為合作的抓手,聯合申報國家“區域性區塊鏈技術應用示范區”,打通“蜀信鏈”和”渝快鏈”,打造成渝一體化的區塊鏈發展和技術創新生態。在吳皓看來,探索雙方攜手,還能充分發揮雙方協同優勢,利用區塊鏈技術開展政務民生、
金融、實體經濟、監管科技等領域的示范。
此外,吳皓還建議四川積極培育市場,加快區塊鏈產業成型成勢,建立健全與區塊鏈競爭力提升相匹配的治理規則體系。比如建立數字經濟產業推進協調議事機構,下設區塊鏈產業推進小組,統籌推進區塊鏈與
人工智能、大數據、
物聯網、5G等前沿技術的深度融合,引導數字經濟模式創新,打通創新鏈、應用鏈、價值鏈,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同時,結合四川特點,加快出臺具有四川特色的區塊鏈專項規劃,設立區塊鏈產業基金,出臺補貼、獎勵政策措施。還要建立區塊鏈資源集聚載體——產業生態園區,服務區塊鏈產業生態資源集聚需求。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