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業內人士介紹,最近一兩年,
重慶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毛利率僅為15%左右,隨著勞動力成本持續上漲,毛利率有逐年下降趨勢。
從行業普遍來看,由于貨物需求信息交流不及時,導致物流公司的車輛高達40%~50%的空載率,尤其是返程空載現象突出。而倉庫設備空置率更是高達50%以上,不僅增加了物流公司的運營成本,使得在市內市場外遷的大背景下,市場有貨無車、原有市場有車無貨的情況經常發生。從企業本身來看,由于物流企業的規模不大、分布不均勻且不平衡,也導致企業本身運營成本高企。據行業數據,我國有90%的貨運公司,單獨自有貨車不超過10輛,甚至幾乎半數的個體戶僅僅具有一輛車。各種低效交集,物流成本自然降不下來。行業粗略估算,我國一件物品有三成的成本用在了物流方面,相對于國際上的物流成本來看高出3倍之多。
“究其根源,就是行業信息化程度低。”王植說,從當前我國的總體情況來看,在物流企業中已經實施信息化的企業僅占到總數的不到25%。企業間及物流企業間信息的阻塞和溝通的障礙,流通環節的增多導致了流通成本的增加。
北京黑鐵科技首席戰略分析師師天浩表示,物流業是個信息不透明嚴重的行業,一件貨物從出廠到消費者手中,要經過生產、貯藏、運輸、銷售等復雜環節,每一次傳遞都可能出現問題。他表示,物流業有兩個亙古不變的目標:降低成本和提高運輸效率。但傳統物流交易中,每一個流通環節都是信息孤島,導致了運輸效率低下,并且由于中介的存在而拉升成本。更為重要的是,各個環節信息都是有限的互通,并且都有更改數據的權限,一旦發生問題很難追責。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