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會議首次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在3月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數據中心”。去年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第18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把
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以區塊鏈為代表的技術,將如何進一步推動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近期在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共同主辦,科技行者協辦的“2020可信區塊鏈峰會”上,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專訪了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在他看來,區塊鏈正在和
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進行深度融合,而未來凡是相互之間需要傳遞價值,構建信任的領域,
區塊鏈技術都大有可為。
貝殼財經:請介紹信通院云大所正在推進的可信鏈網,它主要解決什么問題?
何寶宏:主要的問題是隨著
區塊鏈項目越來越多,導致區塊鏈自身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孤島,網絡之間相互割裂的現象非常明顯。因為底層不通,導致應用也不通。同時,現實世界數據也存在相互割裂的問題,就是數據上鏈“最后一公里”問題。同時,行業急需跨鏈協作,前邊一輪比拼的是性能TPS,這一輪我們要比拼的是鏈的互聯互通。
針對以上問題,首先需要的是通過鏈與鏈之間的跨鏈的上下游信息同步,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第二是,促進行業橫向的業務
聯盟,更好發揮流通的價值。第三是,提供鏈下數據的通用服務,目前不同鏈會做一些相同的事情,比如身份鑒別,這完全沒有必要,我們需要一些通用的服務相互打通、相互服務。最后是跨行業的監管,尤其是穿透式監管,底層必須要做到鏈的互聯互通。
所以有三個問題需要解決:第一個問題是缺乏行業標準。第二個問題是,即使有了標準,但不同企業、不同行業的跨鏈問題缺乏行業標準、行業基礎設施的支持。第三個問題是,解決了前兩個問題后,要形成應用生態,推出可信鏈網,想做的事情有四個:第一,跨鏈服務基礎設施,我們希望跨鏈也做服務,實現跨區域、跨行業、跨組織的區塊鏈互聯互通,促進可信大數據的流通。第二,跨鏈標準的參考實踐。第三,建立技術開放共享的社區。我們希望通過這個環境,共同來探討跨鏈互操作性如何進一步發展,所以本質也是技術的開源社區。第四,推動行業深刻的快速發展。
貝殼財經:剛才提到的數據上鏈過程中的“最后一公里”問題,該如何解決?
何寶宏:要保證數據的可信安全,需要這種區塊鏈技術跟其他技術的配合,提供可信的一些數據源服務,包括
物聯網、安全加密技術等技術的相互配合,單獨的依靠區塊鏈是沒辦法解決的。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