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屆中國國際
金融論壇于2020年12月17日-18日在
上海舉行。主題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金融服務”。環球
區塊鏈集團合伙人兼CSO、中科院軟件所
區塊鏈應用實驗室項目負責人杜俊鋒出席會議并發言。
以下為會議實錄
主持人(李立中):大家下午好!我是李立中,很高興能主持本場區塊鏈發展主題討論環節。
區塊鏈技術作為繼云計算、大數據、
人工智能等技術后又一項革命性的技術創新,極大改變了人類記載信息的方式,全球化的財富流通和信息交換,將在世界范圍內變得更加有效率。當前區塊鏈技術正在加快運用到互聯網、智能設備、數字資產交易等眾多領域和行業。金融、
電商、公共服務、
公益慈善等領域都將被區塊鏈思維重新構架,可以說世界被信息技術改變,區塊鏈技術將使人類社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區塊鏈應用發展論壇作為中國國際金融論壇分論壇之一,以“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與數字金融發展”為主題,進行話題探討和交流。請各位嘉賓就此話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杜俊鋒:大家好,我是環球區塊鏈集團合伙人兼CSO杜俊鋒,中科院軟件所區塊鏈應用實驗室項目負責人,環球區塊鏈集團(Blockchain Global Limited)是2013年注冊8年歷史的老牌、頭部、國際化區塊鏈公司,2014年整個行業的標志性事件—澳大利亞成為全球第一個
數字貨幣合法落地的國家,而當時澳洲數字貨幣稅收法是由我們公司和澳洲政府聯合出臺的。隨后的6年我們在全球14個國家做了區塊鏈合法落地的事情,并在這些國家分別建立了16個中心,2017年我們和上海市政府聯合建立了中國的區塊鏈中心,今年我們把中心搬到了
北京,和中科院聯合成立中科院軟件所區塊鏈應用實驗室和應用研究院。
作為公司創始人兼CEO的Sam Lee先生,他現在是中科院軟件所區塊鏈應用實驗室應用研究院的院長,他曾出訪并接受了全球50多個國家主流媒體的采訪。2018年CCTV國際頻采訪Sam時的主題跟今天論壇的主題很契合—“新世界金融環境下區塊鏈科技的創新和應用”,2019年美國CNN采訪Sam時的主題是“為什么上市公司2019年會轉向
ico?”,同時公司也連續三年受邀參加世界達沃斯經濟論壇,連續三年受邀參加中國國際金融論壇,所以,區塊鏈的科技創新應用與世界金融密不可分。
我們曾孵化過5家上市公司,2014年當政策在澳洲落地后,我們孵化了全球第一家區塊鏈上市公司Digital X(ASX:DCC),當數字貨幣作為數字資產可以寫入公司財務報表的時候就可以走四大所走上市流程,Sam Lee現在兩家上市公司的董事。
從2019年10月24日總書記重要講話之后,公司開始全面融入到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的生態中來。今年總共走了三條戰略線(三星布局):第一,孵化企業資產數字化線,選擇七八個城市與當地的龍頭企業或擁有地標性產品的企業展開合作,落地技術創新應用,剛好貼合今天會議的主題;第二,搭建科研院所、專家庫線,包括中科院、
浙江合眾智能法律科技研究院、貴陽區塊鏈金融協會、風象大學等,把專家學者的科研成果普及落地;第三,推進區塊鏈中心在各個省的落地,以前我們是每個國家一個區塊鏈中心,這些國家都是上百萬或者上千萬人口,中國是一個省都上億人口,我們現在通過三星布局在每個省開始辦研修班,建研究院,落區塊鏈中心,推動整個產業發展。今天很有幸跟各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
隨著政策的開放,國家隊開始進場,政府、科研院所、上市公司開始進場,區塊鏈作為新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它已經不僅僅是80、90后的專屬,而是迎來了50、60、70后共同參與、共同完善、共享紅利的新面貌,這也是整個行業穩健迭代和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拐點。就像金融是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聯網同樣,區塊鏈亦然。在這個新時代的窗口期,希望所有伙伴都可以融入到區塊鏈產業發展的時代變革中來。
主持人:感謝各位嘉賓的分享。在座嘉賓都是實實在在進行技術落地做對應的產業研究。在這里也做一個簡單分享,區塊鏈在解決生產關系重構過程中會發生巨大的價值轉換,就像剛才丹丹總分享的,通過區塊鏈技術讓不可分割或者說無法用現有的法律來進行一個表達的權益資產,讓它通過區塊鏈標準化。我在央行提出了物權標識別,可以涵蓋資產。
我們今天結合這個主題進入下一輪深入探討。因為我們在座都是搞技術的,我想請各位談談在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當中技術落地的難點問題,在座都遇到哪些難點,有什么樣的感觸和對應解決方案呢?
杜俊鋒:這讓我想起二十年前的互聯網,當時美國CNN電臺主持人采訪比爾蓋茨問他“互聯網是什么?”,那時的比爾的回復讓主持人一臉茫然,聽不懂。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現在絕大多數人對于“區塊鏈”是什么,如何應用,對我們未來生活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在認知上都還很模糊。你會發現真正制約區塊鏈技術創新落地的并不一定是技術本身,而是全民認知、跨界融合、應用實景和政策規則的逐步完善,更重要的在于區塊鏈與實體產業結合的真實應用場景的創新和展現,這一點需要“銜接人”對傳統行業痛點、難點、突破點有較為深刻的認知,并能將區塊鏈的抽象技術賦予直觀的應用感知,要具備相對“完美縫合”的水平。一項新興技術的普及真正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轉化上,在價值創造上。
區塊鏈技術發展我提出了一個“六維理論”,也可以稱之為發展“六部曲”,第一步賦能實體產業/企業,第二步轉型實體產業/企業,第三步跨界融通實體產業/企業,第四步是變革(顛覆)實體產業/企業,第五步國家共識,第六步全球共識。在這些過程當中既有老牌軍的穩扎穩打,又有新銳力量的銳意創新,既有中國政府和全球各國的客觀推動和調控,又有科研機構、企業單位的磨合試點和創新,這是個很有趣的體驗過程。
我們今年做了很多實際案例,發現真正推動區塊鏈技術創新和發展一方面要建立共識,一方面要找到真實的應用場景,其中最多的是溝通成本。
我舉兩個區塊鏈應用例子,第一個橫向案例,適合絕大多數企業。我們有一位區塊鏈專家,鄢教授的區塊鏈簽章。你作為公司老板平時出差不會把公章帶在身上了,通常由財務保管,中國一年涉及1900億案件是濫用公章造成的,這是痛點和難點。區塊鏈簽章有了之后,蓋章必須經過你在手機端在鏈上授權才可以,什么時間,什么地點,誰蓋的章,蓋的內容是什么,章一蓋下去就上鏈了,可追溯不可篡改對于老板一目了然。有區塊鏈簽章老板就完全放心了,出差在外老板要先要授權,授權了章就能蓋上,不授權就不蓋不了。這時候每蓋個章收1元錢老板們是愿意交錢的,看不見的小錢,新技術創造新需求和新場景,黨政機關、科研院所、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都要蓋章都有潛在需求,這項技術已經實現了。
如果結合政府大面積推動,政績業績雙向拉動,在這個過程當區塊鏈既解決了傳統蓋章的痛點,同時又增加了新的價值標準。1塊錢是所有人不在乎的錢,掉在地上不會撿的錢,這個錢看不見,但是源源不斷,這是通式化的橫向案例。
還有一種是垂直化的案例,企業的定制化孵化,剛才
火幣CEO袁總也提到了酒的事。今年五糧液集團發行了五糧液酒證,每一個酒證對應一瓶酒,都有唯一的身份標識和哈希值。這個酒證具備5大屬性,分別是消費、投資、交易、饋贈、貸款,這是非常直觀和重要的區塊鏈創新應用。
第一,消費。以前我們通過經銷商或者超市購買五糧液,自己喝也好送人也好,但能保證買的是真酒,現在有了酒證后直接在官網上買證,酒還在五糧液集團的酒窖里,逢年過節需要喝酒了直接點擊酒證廠家會直寄。
第二,投資。如果你有1000萬存在銀行每年通貨膨脹會貶值,換成酒證,隨著酒的年份增長酒證會增值,從2020年到2050年1000萬就有可能會變成3000萬。今年100萬瓶酒喝到2050年可能全世界就剩20瓶了,今年1200元買的一瓶酒的酒證到那時就可能變成20萬了。
第三,交易。我有酒證,平時缺錢了,隨時掛在商城賣掉,就可以隨時變現。
第四,饋贈。以前送酒拎著去不方便,送的酒不好辨別真假,未來只送酒證,在手機端提前注冊好就行,需要酒就喝掉,不喝酒還可以掛在交易所賣掉。
第五,貸款。酒證就是資產,資產就可以貸款,就和房子車子是一樣的。
五糧液酒證在區塊鏈板塊可以有4個緯度的發展,一維賦能,如上所述企業資產數字化的賦能;二維轉型,通過酒證實現五糧液集團上下游
供應鏈端數字化轉型,用酒證實現結算,促進整個供應鏈數字化的高度共識;三維延展和融通,酒證可以延展到更多產業融通全生態,可以與其他數字化企業的通證化產品實現等值兌換;四維顛覆和變革,酒證可能催化整個酒行業數字化變革,茅臺、西鳳、汾酒、洋河等行業龍頭形成新的通證化標準和行業共識。
一維賦能,二維轉型,三維融通,四維顛覆,最終我們希望達國家共識(五維)和全球共識(六維)。在這個過程當中,希望我們這代人能夠銳意創新,不斷進取。
主持人:其實區塊鏈落地有兩個難點:技術層面和應用層面。技術層面怎么解決廣泛共識與效率平衡的呢?我有一個基礎平衡,但共識度是不夠的,現在很多技術都形成了邊緣結算了,就會和區塊鏈形成了同步,但是這種廣泛的共識是不可篡改的,這時候就真正形成了一種既類似于公有鏈廣泛共識,又能達成
聯盟鏈的效率,進而形成區塊鏈落地。通過這種方式解決區塊鏈不可刪減問題。
第二,您講的酒證明非常有意義。應用端如何讓區塊鏈進行結合呢?解決未來的生存問題呢?在座各位都看到了現在失業太多了,機器人已經太多了了,通過資產鏈無形化解決你的問題,讓你跟著時代一起進步,這是區塊鏈更大的意義所在。
今天議程我覺得探討非常有意思,我們也結合當前的熱點。如何快速用區塊鏈鏈接產業轉換,解決我們國家現在剛剛提出的“雙循環”、改革數字金融難點問題,也請各位發表一下金融觀點。
杜俊鋒:我很贊同高總所說為了加速發展,區塊鏈需要更多專業化的產品經理和項目經理,同時面對金融面對產業快速落地轉化,我們更需要區塊鏈專業化的市場運營營銷推廣人員。真正技術創新應用實現之后賣給誰?誰為這個產品和成果買單?制約企業發展兩大瓶頸,一是資金,二是市場,區塊鏈具備天然金融屬性和市場激勵性,能夠很好的加速企業發展。
之前我們說30年河東,30年河西,后來是3年河東,3年河西,今天的
深圳和區塊鏈行業發展是3個月河東,3個月河西。區塊鏈的發展因為它的天然屬性,慢不了,那么我們就要比別人快,比美國快,比世界其他國家快,這也是新世界金融環境下人民幣國際化的客觀需要。
首先,區塊鏈已進入政府關注層面,中央多次指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ABCD”,區塊鏈已上升到基礎設施建設層面就慢不下來了。
第二,從小循環的角度講加速,作為全球來講環球是一家跨國公司,我們給自己的定位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發揮我們的優勢和所有的同行都是融合關系。如果伙伴技術強我們就不碰技術,如果伙伴硬件強我們就不碰硬件了。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強強聯合才能把整個區塊鏈行業做大做強。因為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獨立業務能力,在小循環情況下融合優質伙伴彌補自己的企業短板。
第三,從大循環的閉環角度講加速,區塊鏈也可以看作是一個食物鏈,整個鏈條中有政府、區塊鏈中心、科研院所、專家庫、企業、項目、渠道代理、營銷團隊、一級市場、二級市場、散戶等等。整個食物鏈端,從上游到下游,對區塊鏈的理解一是理解不同二是語言不通,政府用政治語言表述,專家用科技語言表述,企業用商業語言表述,市場用營銷語言表述。那么怎么樣把食物鏈上的人員全部鏈接在一起?我們做了落地“三步曲”,第一步開研修班,通過地方政府推動“企業轉型區塊鏈升級高級研修班”,把北京中科院、浙江合縱智能法律研究院、貴陽區塊鏈金融協會、風象大學等應用型專家學者請到二線三線四線城市,通過省僑聯、國資委,工信廳,財政廳等推進區塊鏈高級研修班開展,研修班先做批發式基礎培訓。第二步建研究院,專家學者來了,在當地建立研究院,招才引智。第三步建區塊鏈中心,專家有了,科研成果有了,再建立區塊鏈中心,招商引資,從產業地產、產業大學、產業龍頭、產業服務、產業基金、產業國際化6個方面實現當地政企聯動數字化賦能升級。通過三步曲實現落地,貫穿食物鏈上下游,我們做資源“搬運工”就可以了。
其實,中國的區塊鏈產業發展速度非常快,在澳大利亞數字貨幣交易所很多還是網頁版,中國已經是APP版。澳大利亞2014年就已經合法了,比全球其他國家數字貨幣交易所牌照加起來總和還多,但是還是很落后,海外是三十年一代,中國是十年一代。等到我們孫子一代的時候,他們經歷的事情我們也會讓我們不理解,覺得匪夷所思。
中國是最大的世界經濟體,我們有理由相信區塊鏈板塊一定會走在世界前列。把我8年的經歷跟大家分享,大家相互融通,我們都是最早的先驅。區塊鏈時代,未來已來!
主持人:您的分享是賦能利他,完全做通全產業鏈的愿景,我也希望在座各位能為世界做一點點貢獻。我個人觀點,現在其實“雙循環”理念最關鍵的是“內循環”,“外循環”受疫情已經不太暢通了,“內循環”是老百姓沒錢消費,剛才怎么樣老百姓重新再有錢,就是數字所有權能不能賦能給老百姓,因為這些人要營銷它,所以分析就要給錢,你去買標識就有重新消費能力,近些推動消費增長。最新政策一定不推出供給側改革了,已經把需求端放在位置了。
同時,我們要解決區塊鏈共識,我是不是可以獲得部分收益?智能時代過來之后,大面積生產力都會個體勞力全部替代了,這時候必須要重建生產關系,要想重建生產關系,就要轉換每個人的角色,變成智能時代的一個共產經濟的產業者,你跟著整個時代都有共同的財產,所以你跟著時代共同進步。
我們今天的分享最后收一個尾,讓大家用一句話來描述展望和期待。
杜俊鋒:深圳機場的廣告牌有段話“區塊鏈不是一個風口,而是一個時代,而數字貨幣是這個時代的大風口”。希望大家在不貪心的前提下,試錯的成本很低,錯過的成本很高。在區塊鏈不斷迭代升級的過程當中,大家都可以趕上這班列車,享受時代紅利,與此同時也都可以更客觀理性看待區塊鏈發展和未來。
謝謝大家!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