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互聯網商業強調的是流量上的變現。所有的互聯網平臺都有一種“流量焦慮”。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它從流量的角度,這樣評價
電商和社交媒體在商業模式上的不同,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電商尋求的是流量的入口,而社交平臺尋求的是流量的出口。
社交平臺上已經有9億人、10億人,你無非就是要找到流量的出口,看看怎樣把它變現。所以電商建立自己的平臺經濟模式,與互聯網社交媒體建立自己的流量商業模式,是不同的。一個要把流量像黑洞一樣吸引過來;一個是用生態的辦法,把“半條命”交給別人。不管你是尋找流量的入口,還是流量的出口,本身都是圍繞流量來體現你的價值。
區塊鏈不是從流量的角度來獲取價值,更多是數據的變現。前面有嘉賓講過,基于區塊鏈的數據是可信的數據。在數據可信的基礎上,還能加上一些其他數字化技術,如隱私計算,使得數據可交換。可信的數據可交換,這是
人工智能的基礎。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的人工智能都需要大量的數據來訓練模型,使自身更接近于現實,具有一定的預測性。
可是如果數據不可信,就需要花大量成本去處理數據。如果數據是可信的,那么使用人工智能來訓練算法時,成本就會低很多,能夠獲得的數據也多很多。數據的變現和流量的變現,本身也是互聯網和區塊鏈在商業層面上巨大的不同。
所以,在區塊鏈這個領域創業,或者投資,不應該去考慮流量上的事情,這(與互聯網)有很大的不同。因為有很多區塊鏈創業者說,我要做一個去中心化的電商,要做一個去中心化的社交媒體,或者要做一個去中心化的互聯網上的某商業,我認為這些可能都不是區塊鏈應該干的事情。
互聯網已經干得很好的事情,不應該是區塊鏈干的。你不能因為看到互聯網電商已經產生了萬億市值的公司,因此就用區塊鏈再來干一個電商,或許也能弄個萬億市值的公司。你不能這樣去想,因為這么偉大的技術:互聯網技術、
區塊鏈技術,應該解決不同的事情。區塊鏈技術被發明出來并不是要把互聯網干掉,然后重做一遍。區塊鏈并不是來干這個事情的。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