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對新生科技的風險未知性,不同行業對
區塊鏈技術的態度和政策存在差異。在醫療信息安全領域,也有不少因素制約著
區塊鏈項目應用落地。
“目前行業內的潛規則是存儲權=應用權,雖然法規允許脫敏數據的使用,但目前行業對個體數據的使用遠不止這些。由于
區塊鏈技術使用非對稱加密,在保護患者隱私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醫療機構對數據的使用,所以區塊鏈技術與醫療信息安全的結合在一定程度上觸及了醫療機構的利益,我認為這是在推行過程中的一大難點。”周新健表示。
周新健認為,區塊鏈技術本身其實已經比較成熟,但是由于從事區塊鏈與實體行業結合的技術人才十分緊缺,導致行業發展速度受到了一定阻礙。從技術角度,雖然區塊鏈能夠保證鏈上數據真實性和不可篡改,但是上鏈前的數據真實性難以保證,一旦上鏈的數據發生錯誤,那么區塊鏈保證數據真實準確性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這個問題有賴于
物聯網和AI的進一步發展。
國際密碼學應用科學家、YottaChain分布式存儲公鏈創始人王東臨向《鏈新》表示,區塊鏈之外的其它領域(包括但不限于醫療)的專業能力,合規性,倫理,運營能力等制約著區塊鏈項目應用落地。“醫療行業由于涉及人的生命健康,對新技術的采用是非常保守的,一般情況下需要經過特別充分的驗證才敢在臨床使用,所以區塊鏈技術應該主攻在非臨床應用。”
雖然區塊鏈最大的強項是沒有中心化的管理和所有權,但是目前很多患者并沒有管理自身健康數據的意識,對于中心化存儲機制下的數據也很難實現支配權。
“目前行業內將區塊鏈技術和醫療信息安全相結合仍然處于探索階段,既需要一個爆款的應用引發患者的關注,也需要國家整合全國各大小醫療機構共同建立醫療數據共享體系,使得患者在不同地域就醫時避免重復檢查。只有為患者帶來降費增效保隱私等具有現實意義的體驗后,患者才能真正參與到數據的維護和使用中來。”周新健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區塊鏈本身并不保證數據的隱私性,區塊鏈用了密碼學的Hash和簽名,但沒有包含加密,數據的隱私是需要在區塊鏈之外附加特定的數據安全體系來實現的。”王東臨表示:“需要在區塊鏈之外附加強大的數據安全體系,建立安全閉環,數據流全程都處于數據安全體系的保護之中,沒有任何的安全縫隙,確保在用戶(不一定是病人,健康人也有可能參與)之外沒有人(包括項目方在內)能夠窺視用戶數據。”
在王東臨看來,區塊鏈是一場比互聯網更大程度改變世界的革命,醫療行業也不例外。但很多情況下,區塊鏈只能解決一個應用場景的部分問題,其它問題還得用其它方式解決,需要所在領域的強大專業能力,解決一個商業閉環的所有瓶頸后才能實現落地應用。區塊鏈+醫療,除了區塊鏈領域的專業能力,還得需要有醫療行業的專業能力,以及強大的打通商業閉環的能力。
“由于醫療行業太為廣大,其涉及的模式會很多種類,例如用通證激勵收集基因數據,利用數據安全技術在保證基因數據隱私的前提下實現基因數據的商業化使用,就是一個不錯的模式。總之,這是一個值得投入的領域,但具體到某個項目是否值得投入,就需要case by case來分辨。”王東臨表示。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