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去
幣圈兒的混亂,
區塊鏈世界的另一面關乎未來。無論是BAT等互聯網巨頭,還是中農工建等
金融巨擘,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抑或是清華大學等名校學府,都開始建立區塊鏈的研究中心,試圖破譯未來密碼。甚至是央行都開始研究
區塊鏈技術。
“誰也不想錯過這樣的風口,雖然區塊鏈并非如傳言中說的那么神乎其神,但不可否認的是,區塊鏈技術將帶領人們開啟別樣的世界。”Top Fund創始人、天使投資人劉思宇直言,但有用的應用落地卻鳳毛麟角。
上周,微信推出的首款區塊鏈技術小程序“小協議”,通過這款小程序生成的合同無法被篡改。但是一天之內上線下線往復兩次,最終仍因違規被叫停,沒活過6個小時。
今年以來,全球諸多手機廠商推出了“區塊鏈手機”,打著挖礦、擁有去中心化應用程序等的噱頭,另辟銷售蹊徑。不過“懂行人不會買,不懂行人買了沒用”卻成為行業內外一致的評價。
來自鏈圈的分析很冷靜,幣圈的火熱確實讓區塊鏈概念快速地為人所知,但是過熱卻讓區塊鏈陷入等同于炒幣的怪圈。“我們一直在努力讓大眾知道區塊鏈并非只有炒幣,現在區塊鏈技術并不成熟,回歸技術研究本身才能讓技術更好地服務于未來。”
百度金融區塊鏈負責人李豐認為,業內所說2018年是
區塊鏈應用落地的元年還為時尚早,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一年將是區塊鏈去泡沫的一年。
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則在清華大學區塊鏈應用與投資
論壇上表示,
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挖掘、交易,讓一部分人發了財。但他更希望看到區塊鏈技術應用于商品交易,應用于保險、醫療、教育,乃至司法活動、慈善等各方面,而不是讓區塊鏈變得夸夸其談,“越說越玄乎”。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