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推陳出新,我國政府信息化經過一系列演變,逐步建成了系統的國家電子政務體系,進一步推動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我國數字政府邁上新臺階。伴隨著
人工智能、5G、大數據、云計算、邊緣計算、
區塊鏈、VR虛擬技術、生物識別技術等前沿技術的創新應用,我國電子政務省通辦,正朝著“政務云+ 5G+場景”一體化,數字政府智慧化方向發展。
(一)
前端政府頂層設計目標清晰明確。堅持信息化新發展理念,打造信息化新發展格局,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的“難點”、政務服務的“堵點”和公共服務的“痛點”,陸續出臺審批服務便民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國務院辦公廳今年9月份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指導意見》,意見聚焦終端實體和人民群眾普遍關切的重點辦理事項,打通地區之間的梗阻。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初步建成并發揮作用,政務服務便捷度和群眾獲得感顯著提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為目標,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政務服務,完善事中事后監管,加快推動政務服務從政府部門供給導向向企業和群眾需求導向轉變,著力打通業務鏈條和數據共享堵點,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異地通辦”“跨省通辦”。
中間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實現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是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的總樞紐,各地區和國務院有關部門政務服務平臺是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的具體辦事服務平臺。通過整合本地區各類辦事服務平臺,建成本地區各級互聯、協同聯動的政務服務平臺,辦理本地區政務服務業務,實現網上政務服務省、市、縣、鄉鎮、村全覆蓋。國家鼓勵各地區各部門依托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開展個性化、有特色的服務創新。
終端用戶在線事務辦理快捷高效。我國互聯網產業已經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活力和韌性,不僅為精準有效防控疫情發揮了關鍵作用,還在數字基建、數字經濟、數字惠民和數字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成為我國應對各種挑戰、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力量。各地的“互聯網+政務服務”主要是以終端企業和群眾辦事“只上一張網、只進一扇門、至多跑一次、一次就辦成”為目標,聚焦不動產登記、市場準入、企業投資、建設工程、稅務公安、民生事務等辦理量大、企業和群眾關注的重點領域高頻事項,大力推行政務服務線上線下集成融合。
各級政府高度重視電子政務信息安全。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各級政府部門在推進電子政務建設應用的過程中,必須樹立底線思維,把政府、企業和個人信息安全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來不得一點的大意和過失。電子政務向縱深發展的同時必須構建包括硬件和軟件在內的網絡信息安全體系,以便在確保國家數據安全的同時,為終端公眾提供信息安全保障,實現信息有序共享,高度重視個人信息安全。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提高,要不斷優化統一的用戶認證、數據傳輸加密、訪問控制等應用級安全手段,以保證涉密信息始終安全不泄露。當前,各級政府越來越重視政務信息安全,并陸續出臺了相關法律法規。
(二)
數字政府擴大了電子政務的外延,數字政府內容除了包括對外的政務管理和公共服務等事務外,還包括政府內部自身的行政、管理、運行等事務,實現政府內外一體化。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趨勢是由信息化電子政務向智慧化數字政府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政務服務由各地專辦向跨省通辦推進。電子政務發展要有一體化思維,不同省級的各級政府正在著力有序推進政務工作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逐步實現“跨省通辦”,解決好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不同地區間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問題。
政府管理由單向管理服務向交互式應用轉變。互聯網的最大優勢是可通過交流平臺開展溝通交流。利用互聯網交互式、扁平化、快捷性優勢,推動管理與服務相融合。通過政府和百姓交流互動,獲取并分析公眾信息,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決策施政。
政務信息由數據資源管理向大數據應用轉變。隨著電子政務建設的不斷發展,電子政務是沉積大數據的重要平臺。各級政府積累了大量與公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數據。這就需要加快推動國家大數據體系建設,加快由數據管理、數據共享向業務協同轉變,著力打通業務流程和數據共享堵點,推動流程重塑、業務創新和數據應用。
審批服務由政府供給導向向社會需求導向轉變。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助力社會各方面要素順暢流動。明晰大眾需求,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從政府部門供給導向向企業和群眾需求導向轉變,促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公共業務由固定窗口和界面辦理向在線移動和立體場景模式轉變。充分利用人工智能、“VR+”等創新技術完善場景和模式,拓展和提升政務網、移動端、線下大廳、自助終端和其他虛擬場景的服務能效,融入智能和智慧服務,創新便民利企審批服務方式,提供更便利的應用場景。
政府監管由普遍化向精準化轉變。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與公共信用平臺建設,歸集本地區政務服務、監管業務、投訴舉報、第三方數據等信息資源,形成本地區監管大數據,通過對數據的分析、比對,實現監管向有效化、協同化、智能化、精準化方向發展。
技術服務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轉變。通過新技術賦能,把智慧政務一體化平臺建設做強做實。鼓勵將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融入數字政府的管理功能和服務場景,推動服務的可及性、在線化、電子化,提升服務的數字化、精細化、智慧化水平,打造有豐富信息神經元的智慧政務聯合體。
數據安全由部分可控向自主可控轉變。堅持以底線思維維護政府數據和網絡安全,發揮我國制度優勢與巨大市場潛力,激發產學研結合活力,用好產業資本動能,加快自主可控的關鍵技術研發,實現政府和政務類網信核心設施和核心軟件完全國產化,全力保障國家數據安全,加強個人信息保護。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