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堯耘:這是很大的問題。我覺得量子計算的興趣原因很簡單,是因為算力對當前的社會,對我們的社會起到了一個核心的作用。云計算、大數據、AI、新材料、新藥物的發現,還有IoT這樣萬億級連接的網絡,這些都需要強大的算力。所以對于企業,小企業到大企業到一個大的經濟體,我覺得算力都是一個核心的競爭力。為什么大家對量子計算感興趣,因為它有可能能夠提升算力。
說到整個領域的現狀,我認為量子計算從基本的原理到關鍵的算法,然后到實現的方案,雖然人們已經研究一段時間,但還是屬于是社區一起去探索的階段。雖然我們中國在人才與知識積累方面跟西方還有一點差距,但因為量子計算領域本身還是比較早期,也許現在走在前面的事情不一定是最后勝出的方向,所以有可能是后來者居上。現狀是工程跟研究并重,兼具未來的不確定性。中國政府和學界、業界過去幾年的深耕布局,正在迎頭趕上。對于量子計算領域的未來發展,不確定性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覺得這也是一個機遇。
量子計算是一場長跑,所以一個區域、一個國家是否能夠在長跑中最后做出很偉大、很杰出的貢獻,最關鍵的是人才,所以目前國家的投入希望能夠制造豐富的土壤,使得大量高質量的創新型人才涌現,然后市場也許能夠讓人才自由流動,讓資源適配達到最佳,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機遇。我想借這個機會向觀眾里面的年輕朋友們學生朋友們祝賀,因為你們是非常幸運的一代,有機會成為為人類最偉大的科技事業之一,當然還有還有XG還有 IoT和
區塊鏈,所以有機會為量子計算做出很大的貢獻。
主持人:好,謝謝施老師,接下來我們和張銘老師來聊一聊。張老師。5G甚至是6G和 4G來比較的話,除了快它最大的區別是什么?我們知道4G讓我們進入了一個真正的移動互聯的時代,那么5G會帶來什么?
張銘:我覺得5G跟4G其實最大的差別不僅僅是速度更快,延時更低,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設計理念上的差距。就是說4G其實更多的是去連接人,其實剛才丁險峰老師也提到過,5G最主要的一個設計是為了連接物,設計理念上的差別就帶來了它在很多技術上跟4G有很大的差異。所以5G不僅僅是體現在速度更快,延時更低,其實它所設計的場景,一個是怎么樣去把機器和機器之間的連接做得更好。
5G其實是分了三個大的部分,一個是主要是針對這種增強帶寬的部分叫eMBB (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的部分,它相對來說是大家最容易理解的, 相較于4G的速度變得更快,第二個部分,就是所謂的超低延時、超可靠連接,主要是針對機器的互聯,怎么把工業的控制,今天的有線的連接方式,改造成未來的無線的連接方式。這點非常重要,因為工業制造的這些場景,強調柔性制造、靈活,產線能夠快速地進行組裝、改造、拆卸。整個工廠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進行這種高度彈性的生產。如果一切仍然是通過今天這種有線的連接方式,很多地方拉線非常難拉,改造、拆卸也都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所以相比之下用無線的連接,就會比有線的連接有非常大的優勢。但今天無線的連接方式,無論是4G還是WIFI,都遠遠達不到工業連接的可靠性、延時方面的需求。所以5G的一個目的就是怎么為未來工業自動控制提供一個非常高可靠低延時的連接。
第三部分更加具有革命性的mMTC就是針對這種超大規模的機器與機器之間的通信,這種場景其實是一個更加面向未來的場景。前兩個部分還是更多是今天生產方式、娛樂方式、消費方式上面的一種升級,第三部分就是針對IoT連接的部分,今天這種場景還更多的存在于大家對未來的暢想中,還沒有真正的得到實現。
我覺得剛才丁老師所說IoT今天我們還處于一個非常初期的階段,可能真正要看到它開花結果,還要等到五年以后,有一句俗話,想致富先修路。當我們去設計5G通信網絡的時候,不能等到經濟發展應用已經到這一步了,不能等到世界上已經有一萬億設備的時候,才來設計這張網絡。所以一定是網絡先行。所以5G的設計初期,很多年前大家就已經意想到,未來這樣的場景一定會發生,所以5G網絡的設計理念,沖著這種超大規模的機器連接去設計的。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