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發展是人類從低維走向高維的一個轉移過程。就如同人類社會從
農業社會走向工業社會,從工業社會走向信息社會一樣。
區塊鏈技術是支持人類完成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變的關鍵一步。從物理世界遷移到數字世界,就是常說的從原子走向比特。
實際上在完成這場遷移的過程中,除區塊鏈技術外,像云計算,互聯網,大數據也都發揮著很大的作用。新的技術將帶來新的秩序和規則,比如“零邊際成本”概念的提出,就重新定義了企業存在的理由,企業存在時為了人類通過組織降低交易成本,但當新技術可以使交易成本為零時,企業是否就應變為
社群形式了?
在區塊鏈世界,傳統的公司形式是可以不存在的。
比特幣以及后來出現的共鏈都是開源形式存在的,它們天生就沒有股東與產權概念的。任何人都可以把代碼復制到自己的系統內,這樣就會使商業規則發生改變。
像比特幣類的區塊鏈并不是傳統的通過中心化、層級化組織與樹狀結構管理來運行。而是以自組織結構自主治理,這種自組織結構過去很多,像BBS,貼吧,開源軟件,維基百科等等。但區塊鏈的出現幫自組織管理發生了本質性的變革與提升。
新的技術產生新的商業模式和新的估值方法,過去在工業社會一個公司在創業兩三年估值上百億簡直是天方夜談,但一個互聯網公司兩三年估值上百億就變得很正常,這就是估值模式的創新。
原來工業社會用利潤估值,用凈資產估值,像巴菲特投資的估值體系一定會看現金流、安全邊際以及經營的壟斷性。而互聯網公司的估值就是市場對一家互聯網公司在未來生命周期里能產生多少利潤的價值反應,這個著眼點是不在于當前財務數據的,而且還要看復制一家同樣的公司所需成本有多大,即機會成本與先發優勢有多大。
而在區塊鏈時代,以比特幣為例,現金流、資產負債表等都沒有,因為所有的軟件是開源的,誰都可以把比特幣區塊鏈的代碼拿去用,因此不存在技術上的護城河。那怎么估值區塊鏈呢?這就面臨著估值方式的再一次升級。
人工智能和區塊鏈表面無關,其實核心是一回事。從底層數據看,區塊鏈背后是哈希函數保持數據的一致性和不可篡改性,而非對稱加密算法來建立分布式賬本體系,這些都是一系列算法構成。而人工智能最核心輸出是數據+算法+算力,最終表現也將不再是公司的組織形式。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