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結算是
區塊鏈在
金融領域應用較多的環節。
區塊鏈技術被業界認為替跨境匯款中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實現在區塊鏈分布式賬本上“實時結算”。
2015年11月,Visa歐洲宣布使用區塊鏈技術來進行匯款。在我國,招商銀行成為首個試水區塊鏈技術的傳統金融機構,2016年6月,通過跨境直聯清算業務POC實驗,將區塊鏈技術運用于銀行核心系統中,并于2017年底在總行、
香港分行和永隆銀行兩岸三地間,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跨境人民幣匯款。
傳統金融機構還試圖將金融資產與區塊鏈發生碰撞。德意志銀行在2015年底,進行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可編程債券實驗。將公司債券作為標的物,以探索“智能合約的完整生命周期概念”,包括發行、票面利率和贖回的“區塊鏈化”。
但爭論依舊存在,區塊鏈技術到底能多大程度上降低成本?除了成本考量,對于金融行業,效率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指標。那么,區塊鏈多大程度上能讓傳輸變得更快?又能獲得多大的拓展能力?技術和市場的博弈仍在繼續。
2015年12月高盛集團發布《高盛全球投資研究》報告,提出
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已經做好準備“顛覆一切”。區塊鏈3.0時代來臨。
醫療行業被認為是除金融行業外,區塊鏈技術的最大受益者。由于區塊鏈技術的匿名性和不可篡改屬性,醫療行業既可以保證病人醫療信息的私密性,不追溯到個人,不受不可控因素比如黑客、系統奔潰的問題影響,丟失重要數據,又能實現臨床數據共享,推動行業發展。區塊鏈為這種需求提供了一個完全透明又能尊重用戶隱私的方案。
位于波羅的海岸的小國愛沙尼亞2016年3月宣布啟動基于區塊鏈的醫療健康檔案安全項目。數據安全初創企業Guardtime宣布和愛沙尼亞電子衛生基金會合作,利用區塊鏈保證100萬份病人的醫療記錄安全,并可實時查看病人病例。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