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昨天(27日)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了我國近年來節能減排措施的成果,以及未來加強
能源與經濟
低碳轉型的措施。
近年來,中國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取得積極進展。2019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
碳排放比2015年和2005年分別下降約18.2%和48.1%, 2018年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分別比2005年增加4509萬公頃和51.04億立方米,成為同期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初步扭轉了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
在非化石能源發展速度和投資力度方面,中國連續多年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最大投資國,在全球的占比自2015年以來一直穩定在30%左右。可再生能源裝機和發電量連續多年穩居全球第一,專利數占全球的比重超過29%,位列全球第一。
專家介紹,目前中國經濟體系和能源結構尚未完成根本性轉型,經濟增長質量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要實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力爭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未來還需要實施更嚴格的節能減排政策,加強能源與經濟低碳轉型。
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何建坤:未來10年主要大力發展風電和太陽能電,平均每年增長1億千瓦,10年內要增加10億千瓦以上。另外從行業來看,我們有一些高耗能的產業,比如說
鋼鐵行業、
水泥行業、石化、化工、建材等等的這些高耗能的行業,“十四五”期間,要促進這些產業率先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
此外,“十四五”期間我國還將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利用市場機制促進二氧化碳減排和企業技術創新,引領社會投資向低碳綠色產業傾斜。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