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0月“國家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到正式列入“新基建”范疇,政策利好下,
區塊鏈產業發展日新月異,各地也加快布局區塊鏈產業,從多個層面部署未來3~5年行動計劃,其中打造區塊鏈產業園漸成各方共識。而在近日,國內首個“區塊鏈村”也已落地
安徽碭山,成國內首個基于區塊鏈的鄉村振興樣本。區塊鏈一路“攻城拔寨”,將帶給數字經濟怎樣的價值裂變之路?
政策支持,產業園加速落地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5月,全國各省市的區塊鏈產業園區數量已經達到35家(含在建)。如加上
湖南、
山東和
內蒙古自治區的規劃,到2025年之前,中國區塊鏈產業園總數量將達到44家。
上海作為中國城市GDP排名榜首以及全球
金融中心TOP5,共有4家區塊鏈產業園,數量僅次于廣州和
杭州,位居第三。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隨著各地區塊鏈專項政策的出臺和推進,全國會誕生出更多的區塊鏈產業園區、區塊鏈村,它們將在推動
區塊鏈技術研發、孵化和產業化方面成為重要載體 ,持續助力區塊鏈產業發展。
中央對區塊鏈的重視和扶持力度的加深,各省市的區塊鏈產業園建設也開啟了“加速度”,駛上了“快車道”,逐漸成為發展區塊鏈產業的重要核心載體。隨著區塊鏈被納入新基建范疇,并在政府大力支持中,未來區塊鏈技術發展以及應用場景落地都將愈加豐富。而應用場景選擇、頂層設計以及如何與5G、
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配合,是區塊鏈在新基建春風下大規模落地關鍵。區塊鏈正在脫虛向實,從單一的加密
數字貨幣應用延伸到制造、
農業、
能源、物流、交通、教育等行業場景,加強產業多方之間的協作信任,簡化流程、降低成本,解決實體經濟的真實問題。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在近日
論壇發言中也指出,區塊鏈是技術創新的關鍵突破口,這么多年來其實在整個數字經濟發展過程當中有了很多通用技術的出現,包括互聯網+、人工智能+、5G+等等,目前“區塊鏈+”,通過新的交互能力為實體行業進行賦能。
另外區塊鏈將是新基建投資重點方向,經濟運行進入下行周期,新基建對于經濟的拉動作用,尤其是投資的帶動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在2020年全國基礎設施投資建設規模預計達20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新基建會占到10%,即2萬億的投資規模,區塊鏈發展空間將非常巨大。
核心技術創新,價值裂變增長可期
雖然區塊鏈產業得到中央和各地政府的鼎力支持,然而在數字經濟時代,不少企業都聚集了大量數據,客觀上可能會帶來數據壟斷,形成信息孤島。但區塊鏈技術因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儲等特點,被認為是打破信息孤島的一大利器。從現有產業發展來看,全球首條專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底層公鏈SEA,通過其獨有的技術邏輯,為“信息孤島”的解決建立了行業標準。
基于VEP協議,SEA公鏈可以為所有加入SEA網絡的用戶打造統一的“價值交換
聯盟”。以分布式的方式完成不同區塊鏈賬本的鏈接以及價值交換,通過跨鏈協議以及記錄跨鏈交易、鏈內交易的分布式賬本,SEA的解決方案實現不同區塊鏈賬本的連接以及資產的跨賬本轉移,形成了完整閉環的跨鏈生態。
彌合數字鴻溝 推動數字經濟發展,SEA一方面發揮公有鏈的靈活,同時致力于實現高性能、安全、可信的公鏈目標。在這個過程當中,SEA將搭建適用于節點商業的底層設施,其目標是把所有具備商業價值的節點融入商業生態圈。SEA公鏈可以兼容其他的公鏈,也可以兼容聯盟鏈,共同建立全球性的第二代價值交換網絡平臺。
中央提出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創新的重要突破口,SEA主動順應趨勢不斷完善生態鏈,通過匯集國內外的資源,開展前沿技術研究,并孵化相關的公司和產業,加速價值裂變增長。同時也發揮產業聯盟的優勢,從基礎設施公鏈、價值開放平臺、節點商業識別入口、節點管理平臺、節點商業評估體系等多個維度推動商業生態繁榮。為推進建立全球性價值生態圈與價值開放平臺,SEA秉持開放包容心態,邀請廣大企業都能夠來加入,一起去開拓行業應用、場景,建立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可信
區塊鏈生態。
區塊鏈撬動萬億新藍海,利用區塊鏈技術重構信任機制的SEA更有機會在新一輪的賽跑中領跑,創造掘金數字經濟巨大機遇,將帶來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新未來!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