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什么時代,實體企業都必不可少。”
浙江省
區塊鏈技術應用協會智庫專家、33復雜美鏈改全球合伙人孟曉峰向《鏈新》表示。
孟曉峰認為,信息互聯網時代路線是:實體企業先上網(網改),然后發展
電子商務、電子貨幣(電改)。價值互鏈網時代路線是:實體企業先上鏈(鏈改),然后發展資產
token化、物物交換(幣改)。
資產上鏈,即把資產的信息、權屬和價值映射到區塊鏈上。簡單來說,就是用
區塊鏈技術登記資產的信息、產權以及流轉記錄,從而實現“資產數字化”和“數字資產化”。資產上鏈主要分為映射、確權、流轉和交易等多個步驟。資產上鏈可以有效幫助資產的流動性實現大幅躍升。
長期以來,
金融機構和實體企業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結果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區塊鏈技術可提升
供應鏈金融業務中各主體的信用資質,重塑信用體系。
“在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中,始終存在對核心企業的依賴,這是中心化的模式。而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的顯著特征,能夠保證鏈條中各個主體之間的信息完整和通暢,提升各個主體整體的信用資質,建立分布式的信用體系。”孟曉峰認為,通過區塊鏈技術,有望將傳統的1+N模式的供應鏈金融擴展到M+N模式的供應鏈金融。
與此同時,因為信息不對稱、金融中介機構盤剝等,普通民眾面臨收益低、存款量大、投資渠道單一等問題。
孟曉峰認為,通過許可公有鏈,中小企業業務數據token化、產品token化等,可以很容易的進行票據、倉單抵押和拆分。信用透明、債務透明、去金融中介,再有互聯網法院監管,民眾就可以放心的投資,并享受較高收益。“中小企業和老百姓的的雙方資金難題解決了,就是真正的普惠金融了。”
“全世界能夠鎖定交易的優質資產非常少,好公司鳳毛麟角。實體資產上鏈形成數字資產,能夠提供更多的資產類別和數量,帶動實體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火幣大學校長于佳寧向《鏈新》表示。
“從上網到上鏈,從股改到鏈改,可以最大限度發揮資本對創新的巨大支撐功能,煥發經濟活力,再造經濟長周期繁榮。”國家信息中心中經網管理中心副主任朱幼平向《鏈新》表示。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