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簡稱“科博會”) 迄今已連續舉辦二十二屆,是每年定期在北京舉辦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國際盛會。“中國
區塊鏈發展
論壇”作為科博會的重要活動,于2020年9月17日在北京召開。論壇主題為:區塊鏈賦能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論壇邀請國內外區塊鏈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區塊鏈相關組織負責人及知名區塊鏈企業高層共同參與,圍繞區塊鏈相關技術創新、規模化商業應用及產業生態營造等內容,探討區塊鏈未來發展趨勢。中國互聯網
金融協會區塊鏈工作組組長、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出席會議并演講。
演講中李禮輝表示,如果說過去10年我國處在數字技術創新引領的生活式和商業模式逐步轉變的過程中,那么,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2020,就是全社會生活模式和商業模式“受迫式應變”的歷史節點:線上服務展示了接近全域替代的潛力,線上辦公展示了靠近現場流程的效率,線上娛樂展示了逼近百姓生活的色彩,與此同時,線上金融展示了貼近實體經濟的功能。他強調,基于數字技術的“受迫性應變”覆蓋的范圍是廣泛的,揭示了長遠變革的趨勢。
李禮輝指出,首先,基于對等網絡的直線鏈接機制,使平面的世界可以被折疊,長距離可以變成短距離甚至零距離,生硬的文本往來可以升級為柔軟的云端交互。由此,呼喚了多少年的彈性工作制、柔性辦公終于有可能成為常態。
其次,在萬物互聯的世界中,依托
區塊鏈技術、
人工智能技術和大數據技術建立的數字信任機制,可以解決你是誰、所有權屬于誰、指揮權歸于誰的問題。
第三,基于技術能力的市場競爭機制。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集中表現為獲客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過去,企業一般通過規模化經營來提升獲客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現在,成功的技術創新也能創造競爭優勢。
同時他還強調,由數字技術引領的鏈接機制、信任機制和競爭機制的變革,將是一個重構進程。我們應該積極應對數字化轉型面臨的挑戰。挑戰分為兩個方面,首先是區塊鏈技術瓶頸有待突破,目前,各個國家均未實現區塊鏈技術的大規模應用,我國的區塊鏈技術研發致力于突破規模化可靠應用的瓶頸;其次是核心數字技術短板有待補強,我國是數據資源大國和數字化市場大國,但在全球數字技術版圖上尚未建立地緣競爭優勢,在區塊鏈的共識機制、智能合約等底層技術上,我國目前缺乏自主產權。
對此他進一步提出建議,首先,要以人為本。占領數字技術高地,關鍵在于人才,在于高端人才領軍的創新型科研機構和核心企業。要明確產業政策,抽調一定財力,對創新型科研機構和核心企業加大投入,對數字技術專業人才給予研發經費、薪酬激勵、稅收減免、辦公和居住、就醫和入學等方面的優惠。要更多鼓勵民營隊,重點是為民營企業創造更加公平、更加寬松的營商環境。同時,要真正激勵國家隊,支持國有企業建立符合市場經濟和科技規律的激勵機制。
其次,培育數字金融核心競爭力。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樞紐,數字金融是數字經濟的關鍵。
數字貨幣在未來的全球經濟競爭中將居于核心地位。數字人民幣應進一步擴大應用范圍和場景,同時抓緊研究中國主導的全球性數字貨幣的可行路徑。金融業數字化變革呼喚制度創新。應該加快數字金融制度建設,抓緊制定區塊鏈金融監管、數字資產市場監管、數字貨幣監管、法定數字貨幣發行等數字金融制度,逐步建立數字信任機制。數字金融勢必進一步強化金融的全球化。在數字金融全球制度建設中,我國應該積極參與并努力爭取話語權。應該加強國際監管協調,促進達成監管共識,建立數字金融國際監管統一標準。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