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螞蟻鏈、北信源均未公布詳細的產品資料,到底誰是“全球首家”、“國內首款”尚無法輕易下結論。但可以明確的是,在各家爭搶“頭名”身份的背后,除了品牌宣發需求,也折射出
區塊鏈企業已開始在現實商業世界跑馬圈地,爭搶鏈上數據的流量入口。畢竟,無論是傳統互聯網,還是未來的價值互聯網,流量始終為王。
從2019年10月上升為國家戰略,到2020年4月被納入新基建,再到
河北、
貴州、
湖南、
北京、廣州等地相繼發布區塊鏈發展行動規劃,隨著國家戰略和地方規劃的深度實施,
區塊鏈技術已逐步應用到防偽溯源、版權保護、司法存證、
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產交易等眾多領域,相關的技術研究和應用落地都進入蓬勃發展的新階段。
不過,業內普遍認為,阻礙區塊鏈大規模應用的兩大瓶頸,一是性能問題,二是傳統企業和機構的數字化轉型難題。
隨著BATJ等巨頭攜
聯盟鏈加入,高并發性能問題已得到大幅改善。目前,螞蟻鏈可實現每秒10萬筆跨鏈信息處理能力,
百度超級鏈單鏈具有 8.7萬TPS,也接近10萬。
但大量原始交易發生在上鏈前,數據沉淀在鏈下,真實性無法保證,區塊鏈縱有去信任化、可追溯、不可篡改等千般神通,面對海量的鏈下數據也束手無策。換句話說,數字經濟的前提是先要完成數字化。但這顯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僅憑幾家頭部企業的技術攻關就能解決的。
6月30日,國家信息中心聯合京東數科發布的《中國產業數字化報告2020》指出,部分企業通過數字化升級提升了管理能效、降低運營成本,但受限于戰略認識、數字技能、資金儲備等因素影響,一些行業和企業仍面臨數字化“轉型找死、不轉等死”的兩難困境。報告指出,平臺模式是數字化轉型和落地的主要實現方式,模式多樣、內容豐富、形態各異的數字科技平臺是當前破解我國企業數字化轉型階段“不敢轉、不會轉、不愿轉、不善轉、不能轉”難題的關鍵之舉。
回過頭來看,無論是眾享比特的區塊鏈超級工作站,還是螞蟻鏈一體機,以及北信源的區塊鏈機,都提到了解決上鏈難題、降低部署難度的痛點,即幫助用戶更快地實現數字化轉型。
目前,百度超級鏈開放網絡付費接入企業數量已突破1000家,螞蟻鏈已助力解決了50多個場景的信任問題,京東智瑧鏈用戶數超300萬家……但這一領域顯然仍是一片藍海。畢竟,全國僅中小企業數量就超過430萬戶,個體經營戶達3800多萬戶,它們當中大部分要么數字能力不夠,要么資金儲備不足,要么人才儲備不足,要么決策層戰略認識不足,都是數字化轉型的“困難戶”。
可以預見的是,在區塊鏈軟硬件領域的爭奪戰才剛剛拉開帷幕。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